预览:
什么是残余胆囊?
残余胆囊,顾名思义,是指在胆囊切除术中,未能将胆囊完全切除,有一小部分胆囊组织(通常是靠近肝脏的胆囊床部分)被遗留了下来。这部分残余的胆囊组织仍然保留着黏膜,能够继续分泌黏液、浓缩胆汁,甚至可能形成结石。
为什么会出现残余胆囊?
腹腔镜手术虽然是微创,但视野和操作角度有限,是发生残余胆囊的主要原因:
1. 解剖结构变异: 这是最常见的原因。有些患者的胆囊管特别长,或胆囊深埋在肝脏内,使得胆囊与肝脏的交界处(胆囊床)难以完全分离。为了手术安全,防止损伤肝脏和重要血管,医生可能会选择留下紧贴肝脏的一小部分胆囊壁。
2. 严重的炎症粘连: 在急性或慢性胆囊炎反复发作的情况下,胆囊可能与周围组织(如肝脏、十二指肠、大网膜)严重粘连,解剖层次不清。强行分离可能导致大出血或邻近脏器损伤,因此被迫留下部分胆囊壁。
3. 医生经验与判断: 在极少数情况下,可能由于手术医生的经验不足,对解剖结构的识别和判断出现偏差。
残余胆囊可能引起哪些问题?
并非所有残余胆囊都会引起症状。 很多患者可能没有任何不适。但当问题出现时,通常被称为“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一种,主要表现为:
症状复发: 症状与术前相似,如右上腹或剑突下疼痛、饱胀不适、恶心、嗳气等。
残余胆囊炎: 残余的胆囊组织本身发生炎症。
残余胆囊结石: 在残余的胆囊腔内形成新的结石,这是引起症状的最常见原因。
并发症: 在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引发胰腺炎或胆总管结石。
如果怀疑是残余胆囊,应该怎么办?
如果您在术后再次出现类似术前的症状,请遵循以下步骤:
第一步: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就诊科室: 建议返回您当初手术的肝胆外科或普外科门诊复查。
关键检查:
B超: 这是首选、最简便、无创的检查方法。有经验的B超医生可以通过观察胆囊窝区域是否有囊性结构、是否伴有结石或胆泥来做出初步诊断。但有时受肠道气体干扰或残余胆囊过小,B超可能难以发现。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 这是诊断残余胆囊和胆道问题的“金标准”之一。它能非常清晰地显示胆道树的整体结构,准确发现残余的胆囊以及其中的结石,并且无创。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 这既是一种检查手段,也是一种治疗方法。如果高度怀疑残余胆囊结石掉入胆总管,ERCP可以清晰地显示胆管情况,并同时取出结石。但对于单纯的残余胆囊诊断,通常MRCP已足够。
上腹部CT: 有助于观察解剖结构,但对显示非钙化的结石和胆道细节不如MRCP。
第二步:与医生共同制定治疗方案
治疗方案取决于您的症状严重程度和残余胆囊的具体情况。
1. 无症状的残余胆囊:
定期观察: 如果没有任何症状,只是体检偶然发现,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定期复查B超随访即可。
2. 有症状的残余胆囊:
药物治疗: 对于症状轻微、炎症不重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尝试使用利胆、解痉的药物来缓解症状。但这通常治标不治本。
手术治疗——再次手术切除残余胆囊:
这是根治性的治疗方法。 如果症状明显,严重影响生活,且明确诊断为残余胆囊并伴有结石或炎症,医生通常会建议再次手术。
手术方式: 可能仍然可以采用腹腔镜手术(二次腹腔镜手术),但由于第一次手术后会有粘连,手术难度和风险会比第一次高。如果粘连非常严重,为了安全起见,医生也可能会选择开腹手术。
总结与建议
1. 不要过度焦虑: 残余胆囊是一个已知的手术并发症,虽然不常见,但有成熟的诊断和处理流程。
2. 主动沟通: 带上您所有的病历资料(包括第一次的手术记录),详细地向医生描述您现在的症状,这对于诊断至关重要。
3. 完善检查: 积极配合医生完成必要的影像学检查(如MRCP),以明确诊断。
4. 理性决策: 与您的主治医生充分讨论治疗方案。如果确实需要再次手术,请相信医生的专业判断。二次手术的目标是彻底解决问题,虽然难度增加,但对于有经验的肝胆外科医生来说,通常是安全可行的。
希望以上信息能对您有所帮助。请务必尽快咨询您的医生,以获得最专业的指导。祝您早日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