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腹腔镜手术中的缝针固定与缝合是核心且富有挑战性的技巧。其难点在于通过长器械在受限空间内操作,同时克服器械的支点效应和深度感知减弱等问题。掌握以下技巧至关重要:
核心原则
1. 安全第一: 针尖始终在视野内,避免意外刺伤非目标组织(尤其是血管、神经、空腔脏器)。
2. 稳定控制: 牢固夹持缝针,防止滑脱或旋转失控。
3. 精准定位: 精确地将针尖刺入预定位置,并以正确的角度和弧度穿透组织。
4. 经济高效: 减少不必要的调整和尝试,提高缝合效率。
关键技巧与步骤
1. 器械选择与准备:
*持针器: 选择适合你手型和习惯的、带锁扣功能的腹腔镜持针器。确保钳口咬合面干净、无组织残留,能牢固夹持缝针。
*分离钳/抓钳: 用于辅助暴露缝合区域、稳定组织、协助调整缝针角度或帮助拔针。
*缝针: 根据组织类型和缝合目的选择合适的针型(如圆针、角针、雪橇针)和弧度(1/2圆、3/8圆、5/8圆)。雪橇针(直针)在某些情况下(如深部组织或关闭trocar孔)可能更容易操作。
*缝线: 选择合适材质和粗细的缝线。
2. 基础操作要点:
*三角定位: 保持镜头、主操作手(持针器)和辅助手(抓钳)形成稳定的三角形,这是精准操作的基础。
*双手协调: 持针器负责主要的针驱动和夹持,辅助钳负责组织暴露、对抗牵引、稳定缝针或协助调整角度。
*利用支点: 理解器械在trocar中的支点效应。器械末端的微小移动会导致体内器械尖端的较大幅度动作。操作需平稳、精确,避免大幅度抖动。
*深度感知: 利用视觉线索(如器械影子、组织纹理变化、已知结构大小)和触觉反馈(组织阻力)来判断深度。
3. 缝针的夹持与初始定位:
*夹持位置:
*标准夹持: 夹在针体中部或中后1/3交界处(针对弯曲针)。这是最常用、最稳定的方式,能提供良好的控制力和旋转能力。夹持点离针尖太远控制力弱,太近则视野易被遮挡且针易旋转。
*特殊夹持: 有时为了特定角度或深部缝合,可能需要夹在靠近针尾或针尖处,但这更难控制,需谨慎。
*夹持力度: 夹持力度要足够防止滑脱,但又不能过大导致损坏缝针或缝线。通常听到/感觉到锁扣“咔哒”一声即可。
*进入视野: 将夹持好的缝针通过trocar送入腹腔,确保针尖始终在镜头视野内。
4. 缝针的定向与调整:
*初始朝向: 在接近缝合位置前,利用手腕旋转和器械进出trocar来初步调整缝针的方向,使其针尖大致朝向进针点。
*微调角度:
*旋转手腕: 主要依靠手腕的内旋/外旋来精细调整针尖方向。
*“Chopstick”技巧: 用辅助钳轻轻触碰针体(非针尖)来帮助旋转或稳定缝针。像用筷子一样,两把器械协同调整针的角度。避免直接夹持针尖附近,容易导致针弯曲或失控。
*利用组织: 有时可轻轻将针尖点在组织表面(非目标进针点)来辅助稳定和调整方向。
5. 进针与穿透组织:
*定位: 将针尖精确置于预定进针点。
*垂直/切线进针: 根据针型和目标组织,使针尖尽可能垂直于组织表面或沿切线方向刺入,以获得最佳穿透力并减少组织撕裂。
*推针与旋转:
*推压: 施加稳定向前的压力,同时配合手腕的旋转动作(根据针的弧度)。例如,对于右弯针(针尖朝左),右手持针器在向前推的同时,手腕做内旋动作(顺时针旋转手腕),使针沿着其自然弧度穿过组织。
*弧线运动: 想象针尖划过一个符合其自身弧度的轨迹。
*对抗牵引: 辅助钳在进针点对面轻轻牵拉组织,提供张力便于进针,并防止组织在针穿透时退缩。
*观察针尖: 时刻紧盯针尖,确保其按预期路径穿透,并在预计的出口点穿出。
6. 拔针与重新夹持:
*暴露针尾: 当针尖完全穿透组织后,用辅助钳轻轻抓住或稳定住穿出的针尖(避免夹持缝线)。
*松开与抓取: 在清晰看到针尾的情况下,松开持针器,然后重新夹持住已穿出组织的针尾部分(通常是夹在针体靠近针眼处)。
*拔针: 沿针的弧度方向平稳地将针完全拔出组织,避免生拉硬拽损伤组织或缝线。
*避免缝线缠绕: 拔针时注意观察缝线走向,防止缠绕器械或其他结构。
7. 打结:
* 一旦缝针穿过组织,即可进行腹腔镜下打结(体内打结或体外打结)。打结技巧是另一个重要主题,需要专门练习。
提高效率与安全的实用技巧
*“动态稳定”: 不要试图将针完全固定死。在调整角度和进针过程中,保持一种“动态的稳定”,通过双手器械的微调和对抗来维持控制。
*预弯缝线: 对于较长的缝线,在体外预先将缝线在持针器上绕几圈,使其形成一定的弧度,可以减少腹腔内缝线的缠绕。
*利用重力: 让缝线自然下垂,避免其遮挡视野或干扰操作。
*勤于调整: 如果觉得角度不对或控制不稳,不要强行进针。退回一步,重新调整缝针位置和方向。
*保持视野清晰: 及时冲洗和吸引,保持术野清晰无血染是精准缝合的前提。
*耐心与练习: 腹腔镜缝合需要大量的练习才能达到熟练和流畅。在模拟训练器、动物模型上反复练习是必经之路。
常见错误及避免
*针滑脱: 夹持位置不当或力度不足。确保夹在针体中部或中后部,锁扣到位。
*针旋转失控: 夹持点离针尖太近、用力过猛或辅助钳干扰不当。使用“Chopstick”技巧辅助调整而非强行扭转主器械。
*进针点错误/组织撕裂: 未垂直/切线进针、组织对抗牵引不足或用力过猛。轻柔操作,确保组织有张力。
*缝线缠绕: 缝线过长未管理、拔针时未注意线尾走向。预弯缝线、注意线尾动态。
*误伤邻近组织: 针尖脱离视野、动作过大。永远让针尖在视野内! 动作幅度要小。
*效率低下: 反复调整、进针失败次数多。加强模拟训练,掌握正确的推针旋转技巧。
总结: 腹腔镜缝针固定的精髓在于精准的器械控制、双手的完美协调、对针弧度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动态稳定”的把握。这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大量的实践练习和持续的经验积累。将安全(视野内操作)放在首位,并不断磨炼你的技巧,是掌握这项关键技能的不二法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