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要点:
TARGIT-A试验利用单剂量靶向术中放疗(TARGIT)技术给予风险适应性放疗,并与分割外照射放疗(EBRT)治疗乳腺癌的效果进行了比较。日前,英国伦敦医药的Jayant S Vaidya博士等研究者报道了5年局部复发率并对总生存进行了初步分析。他们的论文发表于国际权威杂志Lancet 2013年11月最新一期在线版。 TARGIT-A是一项随机、非劣效性试验。试验纳入了年龄不小于45岁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女性患者,并按1:1的比例随机分组,分别接受TARGIT或全乳EBRT放疗,依据靶向术中放疗的时间和分区进行分层:于局部切除术前后随机进行。TARGIT治疗组的患者若最终病理学报告显示有不可预料的不良特征,则追加EBRT照射(避免放大),这样放疗即具备了风险适应性特征。本试验中5年预定非劣效性边界为2.5%,主要结局为保守性治疗乳房一侧的局部复发率;预定分析包括局部切除术相关的每次随机化结局。次要结局包括并发症和死亡率。该研究临床注册号为NCT00983684。 该试验纳入了11个国家33个医学中心的患者,时间为2000年3月24日至2012年6月25日。总共有1721例患者随机分入TARGIT组、1730例分入EBRT组。研究者发现,接受TARGIT治疗后还需要补充EBRT治疗的患者约为15.2%。试验中有3451例患的中位随访期为2年5个月,2020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期为4年,1222例患者为5年。研究者观察到,保留乳房经TARGIT治疗后5年局部复发风险为3.3%,EBRT治疗后则为1.3%。TARGIT合并局部切除术与EBRT结果相似,分别为2·1% VS 1·1% 。若推迟TARGIT治疗,则两组间差异大于2.5%。 总而言之,两组间乳腺癌死亡率大致相似(2·6% TARGIT vs 1.9% EBRT),但TARGIT治疗组非乳腺癌死亡明显更少。TARGIT组总死亡率为3.9%,EBRT组总死亡率为5.3%。研究发现,创伤相关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无组间差异,而TARGIT 治疗组3至4级皮肤并发症明显更少。 TARGIT-A试验得出结论:TARGIT联合局部切除术可作为特定乳腺癌患者的治疗选择,也可作为术后EBRT的备选方案。 研究背景: 辅助全乳外放射治疗(EBRT)因可减少保乳治疗后局部复发和乳腺癌死亡率而被认为是局部切除后所必需。即使对于高度选择性患者人群,若省略放疗也会导致局部复发风险增加。为发展更精确和更个体化的辅助放疗方案,研究者设计了TARGIT-A试验。试验的干预方式由以下步骤组成:利用靶向术中放疗(又称TARGIT)行单剂量瘤床放疗,若最终病理学报告显示有不可预知的风险因素存在时则必需补充EBRT治疗。标准治疗作为对照干预措施,由数周的全乳EBRT组成。 TARGIT-A试验最初是出于临床困境和临床病理学矛盾而设计的。许多临床医师面临着这样的难题:患者无法接受放疗。此类乳腺癌患者人群往往适合予以保乳手术,但无法承受长达6周的每日术后放疗,因此最终只能选择乳房切除术。即使是在美国,也有大量的乳腺癌女性因不能承受长期的放疗而只能拒绝保乳治疗。 长程治疗引起了过重的压力和诸多不便之处。如果术中给予一次性放疗即可显示出不劣于EBRT的疗效,那么全世界将有许多女性患者选择拒绝长疗程的EBRT,还有许多得以避免不必要的乳房切除术。至少,一次性的放疗可明显缩短治疗时间并大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这一试验开始于2000年3月,2010年4月2232例受试者达到预定获益目标,随机接受TARGIT治疗的保乳患者4年Kaplan-Meier局部复发率为1·20%,而随机接受EBRT治疗的患者则为0·95%。随访2年后按计划进行第二次分析。 研究者继续随机试验直到2012年6月,并在此期间再次入组1200例患者,完成次试验设计方案并等待数据成熟后终止试验。在本次报道中,研究者提供了更新后的分析结果,以及局部控制的5年评估结果,以及对总生存的首次分析结果。此外,研究者还调查了与局部切除术相关的TARGIT治疗时机对结局造成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