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气腹25孔3单端腔镜训练箱训练用单针/双针带线【出售】-->外科训练模块总目录
「训练教具器械汇总」管理员微信/QQ12087382[问题反馈]
开启左侧

[病历讨论] 腹腔镜综合治疗造口旁和中线切口双疝:包括Hartmann疝逆转术和疝修补术的分阶段方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一名54岁女性患者因乙状结肠憩室穿孔,在附近一家三级医院接受了紧急Hartmann手术。患者自手术以来一直肥胖,术后八个月内,造口处和中线切口处逐渐出现双疝,而其他医院无法治疗。患者被转诊至我院接受手术切除造口并修补疝气。初次就诊时,患者被诊断为肥胖,体质指数(BMI)为28.5 kg/m²(体重:73.0 kg;身高:160.0 cm)。增强CT扫描显示患者存在肺动脉高压(PH)和中线肠管狭窄(IH),小肠脱垂至每个疝气内(分别见图1和图2)。

图1. 造口旁疝。
1.jpg
增强 CT 显示一个造口旁疝,其口径为 8.0x4.5 cm。疝内可见小肠脱垂(箭头)。

图 2. 腹部中线切口疝。
2.jpg
增强 CT 显示一个腹部中线切口疝,其口径为 15x8.0 cm。疝内可见小肠脱垂(箭头)。

腹主动脉 (PH) 和中线腹主动脉 (IH) 的疝口大小分别为 8.0x4.5 cm 和 15x8.0 cm。作者计划分阶段实施腹腔镜手术来治疗这些疝气,具体方法如下:先行HR手术,在不使用假体的情况下关闭PH口,恢复肠道连续性;之后,采用“IPOM plus”方法修复IH。

首次手术中,腹腔镜HR (LHR) 手术方法基于先前描述的方法进行了改进。结肠造口暂时关闭,并与腹壁完全分离。然后将结肠送回腹腔。将伤口牵开器(Smart Retractor®,日本TOP株式会社)连接到已移除结肠造口的部位,并用提供的带套管针的帽盖住,从而建立首个腹腔镜入路。在气腹状态下,采用典型的直肠切除术方法添加残余端口(图3)。

图3. 首个腹腔镜入路端口。
3.jpg
在腹腔镜哈特曼逆行术的首次手术中,将伤口牵开器(Smart Retractor®,日本 TOP 公司)连接到已切除结肠造口的部位,并用提供的带套管针的帽盖住;这为腹腔镜首次进入腹腔提供了途径。

腹壁、大网膜和小肠存在中度粘连。在精细的粘连松解后,将左结肠和剩余的直肠游离出来,以确保端端吻合。使用腹腔镜直线缝合器(Powered ECHELON FLEX®7,日本东京 Ethicon 公司)识别并切除直肠残端。通过造口切口取出标本。置入环形砧座(ECHELON CIRCULAR® 吻合器,日本东京 Ethicon 公司),将结肠残端重新置入腹腔。在腹腔镜下进行双吻合器吻合术。随后使用可吸收缝线(0-PDS,日本东京 Ethicon 公司)缝合造口处筋膜,缝线张力因中线IH的存在而释放。随后进行负压伤口治疗。手术时间为413分钟,术中出血量为59克。除造口闭合处出现血清肿外,术后情况顺利。患者于术后第13天出院。

患者在第二次手术前被指示减重约5%,并在第一次干预后10个月内实现了减重至69.5公斤的目标。此时增强CT扫描显示残留中线切口疝(IH)疝口大小为18x11 cm,未见造口旁疝复发(图4)。

图4. 第一次手术后腹部中线切口疝。
4.jpg
第二次手术前的增强CT扫描显示,存在一个18x11 cm的腹部中线切口疝,造口旁疝未见复发(箭头所示)。
发表于 昨天 18: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学习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丁香叶与你快乐分享

微信公众号

管理员微信

服务时间:8:30-21:30

站长微信/QQ

← 微信/微信群

← QQ

Copyright © 2013-2025 丁香叶 Powered by dxye.com  手机版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