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一名48岁男性,无自觉症状,于腹部及盆腔CT扫描中偶然发现骶骨前部及直肠后部肿瘤后转诊至院。体格检查未见囊肿,亦未触及。血液检查未发现血细胞计数、凝血指标及肿瘤标志物异常。下消化道内镜检查发现升结肠、横结肠和乙状结肠内有数个小息肉,但未发现恶性病变或直肠壁外压迫征象。
腹盆腔MRI扫描显示一个囊性病变,大小为32 mm×12 mm×20 mm,T1加权像上呈低信号,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图1)。由于仅凭影像学检查难以准确描述病变,考虑到恶性肿瘤存在感染或肿瘤种植的潜在风险,作者决定不进行穿刺细胞学检查或活检。相反,作者进行了手术切除。采用腹腔镜联合经骶入路成功切除肿瘤。
图 1.
腹部 MRI 显示一个囊性病变,大小为 32 × 12 × 20 mm,T1 加权像上信号强度低,T2 加权像上信号强度高。
患者取截石位,进行腹腔镜操作。经脐插入一个 12 mm 的摄像端口,共使用五个端口(图 2)。解剖直肠系膜,暴露直肠后间隙和直肠后壁,然后进行侧向解剖直至识别肛提肌。然而,肿瘤在直肠系膜内不可见,在骶骨前表面也难以识别。即使使用体内超声,确认病变也颇具挑战性。因此,停止腹腔镜操作,并在解剖最深处放置半块纱布,以便随后进行经骶骨切除术。
图 2.
首先进行腹部入路,然后进行经骶骨入路。
患者被重新置于“折刀”体位,并通过体表超声确认病变位置。在会阴区头尾方向作一个7 cm的中线切口,并在超声引导下仔细解剖肿瘤周围。解剖过程中,以先前放置的半块纱布为参照,将肿瘤穿过腹腔,成功切除肿瘤,且未损伤直肠。此外,由于肿瘤粘连于尾骨,故进行了尾骨部分切除(图3和S1)。
图3.
(A) 经腹入路直至肛提肌清晰可见;但肿瘤未能显露。纱布放置在解剖的最深处。(B) 经骶入路时,确认了腹部手术中放置的纱布。肿瘤被成功切除,且未造成直肠损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