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NM分期是最常用的肺癌生存预测工具,然而只考虑了肿瘤大小/侵犯程度和淋巴结转移范围,没有纳入其他重要的预后因素,而且和大部分预后模型一样,只能对特定人群进行风险分层而无法对单个病人进行个体化评估。鉴于此,来自中国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何建行教授和梁文华博士联合国内七大医学中心开展了一项研究,试图制定临床列线图预测手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预后,文章发表在近期的JCO杂志上。 该项研究收集来自中国各大医学中心共6,111例根治术后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经过多因素分析,筛选出年龄、性别、病理类型、T分期、N分期、淋巴结采样数目等独立预后因素,并根据各因素对预后的影响大小按权重分配评分以建立nomogram(列线图)。
该研究结果显示,这个nomogram预测的生存和实际观察到的生存结果非常吻合,而且预后判别能力明显优于TNM分期系统(C-index 0.71 vs. 0.68)。为了验证这个nomogram的普遍适用性,研究者们通过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的官方数据进行外部验证,验证队列的2148例患者绝大部分来自欧洲和北美,证实了这个模型广泛适用于NSCLC根治术术后患者。
该研究表明,该nomogram使用非常简便,根据患者特征计算总分,即可获得相对应的1年、3年、5年生存率,适合临床上医生快速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生存预测,也可以作为临床研究的分层工具。该预后模型可能有助于临床医生决定决策和临床研究设计。下一步,研究者们将通过国际多中心数据库合作平台的方式,进一步将这个模型进行细化和完善,纳入驱动基因变异等分子标志物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