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临床资料 女,54岁,因"左乳包块2周"入院。体检:左乳2点钟方向扪及一约3cm×2cm包块,质硬,边界不清,活动度差,无压痛。乳腺彩超:左乳实性占位性病变,血流信号丰富,乳腺癌不能除外。左侧腋窝较大异常回声,转移性淋巴结不能除外。乳腺钼靶:左乳肿块伴多枚细小呈簇状钙化,左腋淋巴结增大,密度增高,乳腺癌可能。既往体健,否认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高血压等病史。 入院后行核心穿刺活检确诊左乳腺癌,免疫组化: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s,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receptors,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uman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C-erbB-2)(++)、P5330%(+)、Ki6710%(+)。 入院空腹血糖为5.05mmol/L(正常值3.9~6.0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为6.2%(正常值<6.0%),糖化白蛋白为16.2g/L(正常值<16.0g/L)。 进一步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glucosetolerancetest,OGTT),空腹血糖6.6mmol/L,餐后30min:13.6mmol/L,餐后1h:14.4mmol/L,餐后2h:11.6mmol/L;空腹胰岛素3.2μU/ml,餐后30min:10.4μU/ml,餐后1h:14.0μU/ml,餐后2h:26.8μU/ml(血糖正常值:空腹3.9~6.0mmol/L,餐后3.9~7.7mmol/L;胰岛素正常值:空腹5.0~20.0μU/ml,餐后正常值上升5~10倍)。 进一步监测血糖:空腹血糖基本正常,多次午餐和晚餐前血糖>11.1mmol/L,请内分泌科会诊确诊为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mellitus,T2DM)。由入院的普通饮食改为DM饮食,围手术期监测血糖,静脉输液时加予胰岛素拮抗葡糖糖,切口愈合良好,嘱随访监控血糖。 2讨论 DM和乳腺癌2者有着相似的生活方式和环境危险因素,如高体重指数、中心性肥胖、体力活动少、摄食高热量、高脂肪等。T2DM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而肿瘤的发病也与免疫系统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已有大量的流行病学证据显示DM与乳腺癌有相关性。DM人群中乳腺癌等恶性肿瘤的患病率及死亡率明显增加,建议乳腺癌患者中应加强DM的筛查和防治。乳腺癌患者中具有较高的DM发生率,但是以往有关DM及DM前期的发生率的报道有可能被明显低估,因在对这些人群DM发生率的评估中很少应用餐后2hOGTT检测。 Ji等首次在国内、外对较大样本量人群应用OGTT检测筛查了系统治疗后女性乳腺癌患者的糖耐量异常情况,发现DM(包括已知晓DM和未知晓DM)和DM前期发生率分别为21.8%(已知晓DM4.2%,未知晓DM17.6%)和43.7%,明显高于中国正常女性人群的DM总发生率(8.7%)及DM前期发生率(14.8%),其中DM的未知晓率高达80%。约80%的DM及74.5%DM前期病变的诊断均需经OGTT餐后2h血糖检测确诊而非空腹血糖检测。 本例乳腺癌54岁,首次入院空腹血糖仅为5.05mmol/L,很难被考虑患有DM。然而通过OGTT检查诊为DM,进一步监测血糖,多次午餐和晚餐前血糖>11.1mmol/L,请内分泌科会诊确诊为T2DM。由入院的普通饮食改为DM饮食,围手术期监测血糖,静脉输液时加予胰岛素拮抗葡糖糖,切口愈合良好,嘱随访监控血糖。OGTT2h血糖≥11.1mmol/L对乳腺癌患者的DM诊断有重要意义。 乳腺癌合并DM患者死亡率增高,预后恶化,因而有学者建议有必要对无DM的乳腺癌患者,定期行空腹血糖、尿常规、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白蛋白等检测筛查,还应定期常规应用OGTT和C肽释放试验(Cpeptidereleasingtest,CPRT)或胰岛素释放试验(insulinreleasingtest,IRT),检测筛查、防治未知晓DM和DM前期并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以有利于乳腺癌患者有效的全面治疗和改善预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