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胃镜下见贲门病变 图2窄带成像放大内镜下见病变部位腺管开口分型Ⅳ型,局部腺体排列紊乱×20 图3超声内镜提示病变部位黏膜-黏膜肌层增厚,呈不均匀低回声,黏膜下层及固有肌层完整 图4对病变行内镜下分片黏膜切除术治疗 图5 切除后的标本 图6病理提示贲门异位唾液腺HE×40 患者男,40岁,因间断腹痛、腹胀5年,加重1周入院。患者5年前间断性出现腹痛、腹胀,进食后加重,1-2 h可自行减轻,伴嗳气,近1周上述症状加重,未诉其他不适。入院查体:心肺无明显异常,腹平软,上腹部及脐周压痛,无反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肝、脾、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 胃镜检查示:贲门右前壁近齿状线见一大小乡1.5 cm×0.4cm广基不规则绒毛状隆起病变,中央见直径0.5 cm范围不规则浅凹陷溃烂,表面充血水肿(图1)。窄带成像放大内镜检查示:病变部位腺管开口分型Ⅳ型,局部腺体排列紊乱(图2)。超声内镜检查示:病变部位黏膜-黏膜肌层增厚,呈不均匀低回声,黏膜下层及固有肌层完整(图3)。行无痛胃镜下贲门隆起病变分片黏膜切除术治疗(图4,图5),过程顺利。术后给予抑酸、预防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病理回报:(贲门)异位唾液腺(图6)。 讨论 异位唾液腺可发生在全身多个组织或器官,如扁桃体、垂体、小脑脑桥脚、颈部、中耳、外耳道、齿龈、上颚、甲状腺、甲状旁腺、纵隔、淋巴结、前列腺、外阴等部位,但发生在胃肠道者很少见。查找大量文献后,我们仅发现了少数几篇关于直肠异位唾液腺的报道,如Downs-Kelly等报道了1例直肠异位唾液腺,而关于贲门异位唾液腺尚未见报道。 异位唾液腺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先天发育异常或局部化生有关,临床上无特异表现,诊断十分困难,常为手术后送检病理发现。胃肠道黏膜下肿物内镜下主要表现为隆起型病变,其病变在内镜下有一定特点,但不典型。目前EUS已成为胃肠道黏膜下肿物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重要影像学手段,它可准确判断隆起型病变的起源和层次,并能较好地提示病变性质,对明确病变的诊断及指导治疗具有较高的价值。虽然EUS对黏膜下肿物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但仍不能确诊这类疾病,病理组织诊断是本病诊断的金标准。 本例异位唾液腺EUS提示病变起源于黏膜一黏膜肌层,呈不均匀低回声,边界清楚,病理回报贲门异位唾液腺。异位唾液腺作为一种黏膜下肿物可以进行内镜下治疗,如内镜下高频电切除术、皮圈套扎术、结扎后高频电切除术、EMR、ESD以及黏膜挖除术(ESE)等。目前EMR及ESD术应用较多。本例采用的内镜下分片黏膜切除术即为EMR的一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