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气腹25孔3单端腔镜训练箱训练用单针/双针带线【出售】-->外科训练模块总目录
「训练教具器械汇总」管理员微信/QQ12087382[问题反馈]
开启左侧

腹腔镜360度角圆形口缝合训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这是一个非常经典且重要的腹腔镜外科基础训练项目。腹腔镜360度角圆形口缝合训练(也称为“荷包缝合”或“环形缝合”)是掌握腹腔镜缝合、打结技术的高阶练习,对于胃肠外科、妇科等领域的医生至关重要。

下面为您提供一个详细、系统的训练指南。

一、 训练目标

1.  掌握空间定位: 在二维屏幕下,精准判断针尖、组织和器械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
2.  熟练针持操作: 学会稳定、灵活地用针持夹持缝针,并能以最佳角度穿过模拟组织。
3.  完成连续缝合: 实现围绕圆形开口的连续、均匀、等距的缝合。
4.  掌握腔内打结: 熟练完成缝合起始的固定和结束时的腔内打结。
5.  提升效率与流畅度: 从完成操作到快速、精准地完成操作。

二、 所需器材

1.  腹腔镜训练箱: 模拟腹腔环境。
2.  腹腔镜镜头与显示器: 提供视野。
3.  腹腔镜器械:
       两把针持(建议一把直头,一把弯头,便于操作)。
       一把组织钳或分离钳(可选,用于辅助调整组织)。
4.  缝合材料:
       缝针: 初期建议使用稍大的雪橇针或3/8弧圆针,更容易掌握。熟练后改用更小的针。
       缝线: 不可吸收或可吸收缝合线,初期建议使用较粗(如2-0)的丝线,因为有更好的触感。熟练后改用更细的线(如3-0, 4-0)。
5.  模拟组织:
       初级: 硅胶垫、海绵、泡沫垫。在上面画一个直径约2-3厘米的圆圈,并在中心剪一个约1-1.5厘米的圆形开口。
       进阶: 猪胃、猪肠管、鸡腿皮(带脂肪和肌肉)。这能提供更真实的组织感和张力。

三、 训练步骤详解

第一步:准备工作

1.  设置训练箱: 将模拟组织(如带圆孔的硅胶垫)固定在训练箱内。
2.  放置端口: 通常使用两个操作端口,呈三角布局,与镜头形成“等边三角形”关系,避免器械“打架”。
3.  穿线持针: 在箱外,用针持在缝针的后1/3处夹持。这是关键的第一步,错误的持针位置会导致进针困难。

第二步:起始缝合与固定

1.  定位: 将针以垂直于预想缝合路径的角度,放在距离圆形开口边缘约0.5-1厘米处。
2.  第一针: 垂直刺入组织,旋转手腕,使针尖从另一侧穿出。确保针距和边距均匀。
3.  起始打结:
       留出足够长的线尾(约5-8厘米)。
       进行腔内器械打结。最常用的是“公羊角结”或“渔夫结”。打2-3个单结以确保牢固。
       剪掉多余的线尾。

第三步:连续360度缝合

这是训练的核心,遵循 “C”原则 或 “微笑”原则:

1.  规律进针: 每个针距和边距都尽量保持一致(例如,都是0.5厘米)。这能保证缝合后的环形整齐、受力均匀。
2.  针的转向与传递:
       方法A(单手转向): 完成一针后,用持针的器械将针拔出,然后在空中通过手腕旋转,将针调整到下一个最佳的进针角度。这需要高超的针持控制能力。
       方法B(器械传递): 完成一针后,用非主力手的器械在组织表面夹住针尖,然后主力手的针持松开,并重新在针的后1/3处夹持,以获得新的、理想的进针角度。这是更常用、更稳定的方法。
3.  保持张力: 在缝合过程中,要持续轻轻地拉紧缝线,避免组织间留下过大缝隙,但也不能过紧导致组织撕裂或缺血。
4.  连续进行: 围绕圆形开口,一针一针地连续缝合,直到回到起点附近。最后一针与第一针的间距不宜过近或过远。

第四步:收尾与打结

1.  与线尾汇合: 最后一针缝合完成后,你的缝线长端应与起始时留下的短端线尾汇合。
2.  腔内打结:
       用器械将长线端和短线端绕在一起,进行腔内打结。
       方结 是最可靠的选择。通常需要打4-5个结以确保安全。
       打结时注意张力,既要闭合缺口,又不能勒坏组织。
3.  剪线: 用腹腔镜剪刀留下约0.5-1厘米的线尾,剪断缝线。

四、 常见错误与纠正
常见错误 可能原因 纠正方法
针持“打架” 端口放置太近;手臂姿势不正确。 调整端口位置,保持肘部自然下垂,利用手腕精细操作。
缝针弯曲或折断 持针位置太后(靠近针尾);强行在坚硬组织上进针。 务必夹持在针的后1/3处;选择合适角度的进针点,利用手腕旋转的力量,而非蛮力。
针距不均、缝合丑陋 缺乏规划;空间感不足。 在缝合前,用器械“丈量”并想象出等距的点;慢下来,追求质量而非速度。
组织撕裂 边距太小;拉线过猛。 增加边距(至少0.5厘米);平稳、轻柔地拉线。
打结不紧或滑脱 绕线方向错误;没有交替打结。 练习经典的“器械打结”技术,确保每个结都是方向相反的“方结”。
缝线缠绕混乱 没有及时理顺缝线。 每缝2-3针,就用器械将缝线理顺,避免形成环套。

五、 进阶训练计划

1.  第一阶段(熟悉期):
       目标: 在硅胶垫上,不限时间,完成一次无重大错误的360度缝合。
       重点: 掌握持针、进针、器械传递和基本打结。
2.  第二阶段(熟练期):
       目标: 在硅胶垫上,在15分钟内完成缝合。然后切换到动物组织(如鸡皮),感受真实组织。
       重点: 提高针距和边距的均匀性,提升操作的流畅度。
3.  第三阶段(精进期):
       目标: 在10分钟、甚至5分钟内,在动物组织上完成高质量缝合。
       重点: 追求速度与精度的平衡。可以尝试使用更细的缝线和更小的针。
4.  第四阶段(挑战期):
       目标: 在狭窄空间内操作(如在杯子底部模拟盆腔),或使用单孔腹腔镜平台进行缝合。
       重点: 适应极端角度和受限视野下的操作。

总结:

腹腔镜圆形口缝合是衡量外科医生腹腔镜操作水平的“试金石”。它没有捷径,唯有系统性的、重复的、有思考的练习。建议每天至少投入30-60分钟进行刻意练习,并录像回看自己的操作,找出可以改进的细节。持之以恒,您一定能熟练掌握这项核心技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丁香叶与你快乐分享

微信公众号

管理员微信

服务时间:8:30-21:30

站长微信/QQ

← 微信/微信群

← QQ

Copyright © 2013-2025 丁香叶 Powered by dxye.com  手机版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