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叶 门户 普外资讯 查看内容
仿气腹25孔3单端腔镜训练箱训练用单针/双针带线【出售】-->外科训练模块总目录
「训练教具器械汇总」管理员微信/QQ12087382[问题反馈]

Peutz-Jeghers综合征小肠癌变一例

2014-9-28 08:41| 发布者: 大江| 查看: 12| 评论: 0

摘要: 患者男,37岁。因反复黑便10余年,加重1个月入院。患者10年前在行阑尾切除术中发现结肠多发息肉,诊断为Peutz-Jeghers综合征(简称PJS),行部分肠段切除术。患者术后发生多次黑便,经予对症治疗后好转。近1个月来,患 ...

患者男,37岁。因反复黑便10余年,加重1个月入院。患者10年前在行阑尾切除术中发现结肠多发息肉,诊断为Peutz-Jeghers综合征(简称PJS),行部分肠段切除术。患者术后发生多次黑便,经予对症治疗后好转。近1个月来,患者黑便不止,血红蛋白最低时仅为3.3 g/L。1周来,患者出现腹痛,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黄色水样物及食物残渣,伴发热。

图1  Peutz-Jeghers综合征小肠癌变,肠镜下结肠多发大小不一息肉;  图2  Peutz-Jeghem综合征小肠癌变,腹部增强CT示小肠恶性肿瘤伴周围淋巴结肿大;图3  Peutz-Jeghers综合征小肠癌变,小肠肠管内溃疡浸润型癌、腺鳞癌、肉瘤样癌和多形性癌混合存在免疫组化 ×40

体格检查:体温38.2℃,神清,贫血貌,口唇、眼睑、指尖、脚底均可见黑色素沉着。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软、稍隆,右下腹可见一6 cm长的纵行手术疤痕,左中上腹可触及一8 cm×10 cm大小包块,边界清,质硬,可推动。肠呜音4次/分,移动性浊音阴性。入院后胃镜检查可见胃及十二指肠球部、降部多发性大小不一的息肉。结肠镜检查可见全结肠多发性大小不一的息肉(图1)。

上腹部增强CT示,小肠恶性肿瘤伴周围淋巴结肿大,小肠不全梗阻,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肿大(图2)。给予抗炎、制酸止血、输血等治疗后,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在中腹部距屈氏韧带50 cm处有一约10 cm×12 cm大小肿块,可推动,被小肠、大网膜及横结肠系膜包裹,表面有脓苔,近端空肠高度扩张,远端小肠萎瘪,小肠内可触及多个息肉,质中,大小不一,大者2~3 cm,后腹膜有较多的肿大淋巴结,行姑息性小肠癌切除术、空肠空肠端侧吻合术。

术中诊断:(1)小肠癌伴小肠不全梗阻、大出血、穿孔;(2)急性弥漫性腹膜炎;(3)PJs。术中冰冻切片病理示,(小肠)低分化癌。术后病理:(1)小肠肠管两段,其中长者肠管有溃疡浸润型癌、腺鳞癌、肉瘤样癌和多形性癌混合存在(图3),肿瘤大小为8 cm×6 cm×4 cm,伴较多坏死,浸润至浆膜层和系膜脂肪内,侵犯神经,脉管内见癌栓。肿瘤邻近肠管,相互粘连,并侵犯其他粘连肠管的系膜组织和浆膜层,转移至肿瘤周围的肠周淋巴结(5/6)。

免疫组化结果:CDX-2(-),Muc-2(-),AFP(-),Hepatocyte(-),S-100(-),p63仅腺癌成分(-),CD56(-),CKpan(+++),CK20(-),CK5/6仅腺癌成分(-),CK7(+++),Villn(-),34[jEl2(+++),CD68(+),Vimentin仅肉瘤样癌和多形性癌成分(+++)。(2)游离脂肪组织内有多个浸润性癌组织结节,直径0.5~2 cm。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出院,建议定期来院化疗。

讨论

PJS又名黑斑息肉综合征,与19号染色体短臂19p13.3上LKB1基因(又称STKll基因)突变有关。其诊断标准:(1)胃肠道≥3个息肉,且组织学符合PJS的特点(即起源于黏膜肌层的平滑肌像树枝样延伸至息肉的黏膜下层,称之为PJ息肉,即PJP);(2)具有PJS家族史且伴有PJP的发生;(3)具有PJS家族史且有典型的皮肤黏膜色素沉着;(4)典型的皮肤黏膜色素沉着且伴有PJP的发生。

对没有明确家族史,而仅有上述两种典型表现之一,或具有消化道腺瘤性息肉伴特征性色素沉着者,作为疑似病例,需经过STKll基因的遗传学检测后方可诊断。PJS具有三大特征:特定部位皮肤黏膜色素斑、多发性胃肠道息肉和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近年来,人们对PJS认识的不断增加,其合并恶性肿瘤的情况也愈发受到重视。

PJS的色素斑主要发生于口唇周围、面部、颊部、口腔黏膜和手掌足底等,部分患者可见肛周及外阴部黑斑;以黑色多见,也有黑褐色和棕色;其形态多样,且不高出皮肤及黏膜表面。本例患者在口唇、眼睑、指尖和脚底均可见明显黑色素斑沉着。

目前,尚无明显证据表明黑斑的颜色、数量、分布与患者胃肠道息肉的部位、数目及症状的严重程度存在直接关联。且30岁以后黑斑颜色逐渐变浅,但一般皮肤色素可变浅,甚至部分可消失,但黏膜色素很少会褪色,黑斑的消退与息肉的萎缩或恶变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也尚无定论。

由于色素斑影响美观,有一部分患者是在皮肤科或美容整形科就诊时发现本病。目前,皮肤色素斑尚未见癌变报道。PJS的胃肠道息肉可发生在全胃肠道,但主要集中在小肠和结肠,随着气囊小肠镜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几乎所有的PJS患者均有小肠息肉存在。

息肉分布疏密不等、大小不均、数目不一、形态各异。多数患者因胃肠道息肉引起的腹部症状就诊,如长期腹泻、反复腹痛、消化道出血、肠梗阻、肠套叠、直肠脱垂、甚至息肉癌变,而且容易伴发其他器官的恶性肿瘤。本例患者胃镜和肠镜检查均可见多发胃肠道息肉,且在临床上出现腹痛、黑便、肠梗阻、癌变等一系列表现,较为典型。

内窥镜检查为诊断胃肠道息肉的主要手段,但在出现肠梗阻、肠套叠等并发症时,X线检查也是重要的辅助检查之一。本例患者因出现不全肠梗阻,经上腹部增强CT检查示小肠恶性肿瘤伴周围及后腹膜淋巴结肿大,小肠不全梗阻,而转外科剖腹探查,故CT检查对该患者意义重大。

PJS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由单一显性多效基因所传递,有家族聚集性。PJS患者子女中有50%的可能患病,但在正常子代的下一代未见发病。本例患者的母亲为PJS患者,父亲和弟弟正常。

过去认为PJS息肉为错构瘤,不存在恶变。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PJS患者是恶性肿瘤的高发人群,总的恶性肿瘤发生率高达20%。Perzin和Bridge认为,癌症来源于错构瘤性息肉发生不典型增生,随后进展为腺瘤,腺瘤发生癌变或首先发生腺瘤样变,随后发生不典型增生,逐渐癌变。而Dodds等认为,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错构瘤)同时存在PJS息肉组织中,由此可造成癌变。PJS胃肠道息肉癌变最多见于结肠癌,其次为胃癌和十二指肠癌,小肠癌少见。

本例患者不仅小肠息肉发生癌变,同时伴小肠不全梗阻、大出血及穿孔,临床病情复杂、危重,尤其该患者术后病理类型有溃疡浸润型癌、腺鳞癌、肉瘤样癌和多形性癌混合存在,实属罕见。虽然PJS小肠癌变少,但仍有发生。故对有PJs家族史的人群或已经确诊的患者,应定期全消化道检查监测,以达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的目的。

编辑: qianqian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

丁香叶与你快乐分享

微信公众号

管理员微信

服务时间:8:30-21:30

站长微信/QQ

← 微信/微信群

← QQ

Copyright © 2013-2025 丁香叶 Powered by dxye.com  手机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