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气腹25孔3单端腔镜训练箱训练用单针/双针带线【出售】-->外科训练模块总目录
「训练教具器械汇总」管理员微信/QQ12087382[问题反馈]
开启左侧

[病历讨论] 单孔腹腔镜全内脏反位乙状结肠癌及直肠癌手术两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病例 1
一名 64 岁女性因粪便潜血入院。结肠镜检查发现乙状结肠内有一约 12 毫米大小的肿瘤内镜黏膜切除术证实为高分化腺癌,肿瘤浸润至黏膜下层 600 微米。计算机断层扫描 (CT) 显示腹腔内脏器完全移位,确诊为 SIT(图 1A 和 1B)。患者无腹部手术史。

图 1. (A) 结肠镜图像:乙状结肠内有一浅表肿瘤病变。(B) 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显示腹腔内脏器完全移位。(C) 三个 5 毫米套管针通过 3.5 厘米的脐切口插入多孔接入装置。
1.jpg
手术流程
患者在全身麻醉下取头低脚高体位。作者使用智能牵开器(TOP Corporation,日本东京)和多通道接入装置(Free Access,TOP Corporation)进行初始 3.5 cm 脐切口。将三个 5 mm 套管针插入多通道接入装置(图 1C)。使用 30°、5 mm 硬质腹腔镜,在 10 mmHg 的 CO2 气腹下进行手术。外科医生站在患者左侧进行手术。腹腔镜检查过程中,在右侧发现乙状结肠,大网膜与乙状结肠之间存在严重粘连(图 2A)。采用侧入路游离乙状结肠。通过连接内外侧来游离直肠系膜和乙状结肠系膜。进行完整的结肠系膜切除,偶尔进行非优势操作。非优势操作主要在向患者头部侧进行解剖或中央血管结扎 (CVL) 时需要。通过切除血管实现 CVL,包括下肠系膜动脉和静脉以及左结肠动脉。在确认乙状结肠浆膜上出现后,分离肠系膜,用直线型缝合器切除乙状结肠(将套管针从 5 mm 改为 12 mm)(图 2B)。在 SILS 中,当内窥镜处于远视野时,对产钳或缝合器的干扰减少。通过脐切口取出标本。采用双缝合器技术进行腹腔镜吻合术。手术时间为 195 分钟。病理检查未见残留肿瘤或淋巴结转移。患者于术后第16天出院,无并发症。随访42个月,未见复发。

图2. (A) 乙状结肠位于患者右侧。(B) 使用直线型吻合器进行乙状结肠切除术。
2.jpg

病例2
一位81岁的男性因黑便入院。结肠镜检查发现乙状结肠全周肿瘤及位于直肠下段、距肛缘(AV) 8 cm、直径20 mm的溃疡蕈状型(Borrmann II型)肿瘤。经活检,两个肿瘤均诊断为高分化腺癌。CT扫描显示腹部内脏完全移位,证实为SIT(图3)。无腹部手术史。

图 3. (A) 结肠镜图像:乙状结肠内一例溃疡蕈状型(Borrmann II 型)肿瘤。(B) 直肠下段一例溃疡蕈状型(Borrmann II 型)肿瘤。(C) CT 血管造影显示腹腔脏器完全转位。白色箭头:直肠下段肿瘤;白色三角形:肛管上缘。
3.jpg
手术操作
作者由两组同时实施了经腹和经肛门入路的腹腔镜手术(图 4)。经腹入路操作方法与病例 1 相同。在盆腔内,即使单独手术,也可以通过缝合线抬高腹膜反折来移动直肠。标本通过脐切口取出。采用腹腔镜单吻合器技术进行吻合术。手术时间228分钟。病理检查显示直肠病变侵犯黏膜下层,乙状结肠病变侵犯浆膜下层。未见淋巴结转移。患者于术后15天出院,无并发症。随访7个月,患者无复发。

图4. (A) 游离左侧直肠系膜时,双手交叉切开。(B) 同时从腹部和会阴部进行直肠左侧解剖。
4.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丁香叶与你快乐分享

微信公众号

管理员微信

服务时间:8:30-21:30

站长微信/QQ

← 微信/微信群

← QQ

Copyright © 2013-2025 丁香叶 Powered by dxye.com  手机版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