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71岁。因上腹部隐痛不适6月于2012年9月10日入院。入院后行胃镜、病理活检、超声胃镜、腹部CT及胸部x线片等检查。诊断为:胃体小弯腺癌,cT2N0m0。于9月3日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加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术中留置胃管及经鼻空肠营养管,术后胃肠减压量约600 ml/d。 术后1周,患者出现上腹部胀痛,有少量肛门排气、排粪,无呕吐;查体:体温36.4℃,上腹部有轻压痛,无肌紧张、反跳痛,肠鸣音较弱,1-2次/min,无移动性浊音:复查超声提示腹腔无明显积液,血常规及水电解质正常:予胃肠减压、静脉营养支持及抑酸等保守治疗,患者症状无明显缓解。 术后第18天行上消化道造影提示造影剂通过吻合口后反流入十二指肠,吻合口下方造影剂受阻,见图1;改左侧卧位后.造影剂可缓慢向下段空肠流出。术后3周行腹部CT检查见左中下腹空肠增粗。见肠系膜血管及脂肪密度影包裹入肠腔(靶环征),考虑肠套叠可能。见图2。遂于9月25日急诊行腹腔镜探查术。术中见:腹腔无积液.肠粘连较明显,空肠.空肠吻合口下方约5 cm肠管套叠进入远端肠管,套入肠段为一系膜侧粘连的肠管及其部分系膜,见图3。 术中将套叠肠管拉出复位并行肠粘连松解术,病变肠管血运良好,经空肠营养管注入生理盐水,通过顺利。二次术后第2天,患者肛门排气、排粪通畅,胃肠减压量为0,腹胀症状明显缓解。复查上消化道造影提示.造影剂通过吻合口后顺利到达下段小肠。患者术后恢复良好,于10月2日出院。出院后1周门诊复查,患者饮食正常,无肠套叠复发。 讨论: 胃术后肠套叠的原因较复杂,可能与术后肠粘连、放置胃肠管、十二指肠自然起搏点改变或异位起搏点形成、植物神经的损伤及手术导致正常解剖改变等有关。本例患者行全胃切除术加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后,留置的空肠营养管在肠管内形成的管芯作用下,粘连段肠管容易套入下段肠管,加上术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肠管会以营养管为支架相互套叠。 另外,营养管置入长度和肠道自然长度不相等,营养管扭曲,可导致肠管皱缩于营养管之上。腹部术后肠套叠的临床表现为非特异性,诊断较困难。有学者认为,联合内镜、腹部CT及实时超声检查诊断效果较好。 但是,腹部手术多有胃肠道吻合,术后早期进行内镜操作会影响吻合口愈合。肠套叠的典型超声表现为靶环征或假。肾形肿物,但腹部超声检查易受术后胃肠积气和操作者手法经验的影响,诊断准确率较低。绝大多数病例可通过CT检查诊断,其常见CT表现为靶环征或局部肠段扩张。 本例患者就是在腹部超声未能诊断的情况下行腹部CT检查得以确诊。术后肠套叠应早期手术干预,早期多能手法复位,且套叠肠管一般无血运障碍;若出现血运障碍甚至肠坏死,则应行肠切除吻合术。腹腔镜手术处理简单肠套叠有微创优势,但对于复杂病因导致的肠套叠应视情况而定。对于复位后是否行肠切除以防止复发仍存在争议。有观点认为如无肠管血运障碍,复位即可,但也有学者倾向于行肠切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