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NM分期是目前非小细胞肺癌最可靠的预后因素,而2011年IASLC/ATS/ERS提出的肺腺癌病理分类已经在大样本中得到证实。传统上肺鳞癌根据角化程度进行分级,目前WHO将肺鳞癌分为乳头型、透明细胞型、小细胞型和基底细胞型,但并未发现其预后差异。 为了探索与预后相关的病理变化,来自美国纽约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的Travis等对与肿瘤侵袭相关的一些病理特征在肺鳞癌中进行了评价,发现单细胞侵袭、细胞核直径和肿瘤出芽是肺鳞癌的独立危险因素。文章发表在2014年6月的JTO上。 该研究纳入了1999至2009年间接受手术切除的单纯肺鳞癌样本共485例(I/II/III期分别为218/136/68例)进行分析。分别评价肿瘤的分化程度、亚型(角化、非角化、基底细胞样、乳头样生长和透明细胞特征)、癌巢大小(肿瘤出芽和单细胞侵袭)和细胞核分级(细胞核直径和有丝分裂)。并使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总生存率。
结果显示,存在单细胞侵袭(整体肿瘤p=0.002,肿瘤边缘p=0.001)、较大的细胞核(p=0.011)以及高度肿瘤出芽特征(最大值p<0.001,总体p=0.007)的患者总生存率显著下降。通过多因素分析,发现单细胞侵袭(HR,1.47-1.49)、细胞核直径(HR,1.09-1.33)和肿瘤出芽(HR,1.04)是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角化与否、基底细胞、透明细胞亚型与预后无关。
研究表明,单细胞侵袭、细胞核直径和肿瘤出芽是肺鳞癌的独立危险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