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气腹25孔3单端腔镜训练箱训练用单针/双针带线【出售】-->外科训练模块总目录
「训练教具器械汇总」管理员微信/QQ12087382[问题反馈]
开启左侧

[病历讨论] 2例小儿网膜扭转单孔腹腔镜手术诊断和治疗:病例报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病例1
一名14岁男孩因腹痛入院,疑似胃炎加重。患者入院前腹痛持续3天,疼痛剧烈,服用H2受体阻滞剂后仍未缓解。患者腹部剧烈压痛及反跳痛,主要集中在右侧腹部,无法平卧,需要不断弯腰。患者无其他相关症状,亦无手术史。入院时生命体征评估:脉搏69次/分,血压正常,为122/62 mmHg,低热(37.7℃)。体格检查:身高162.0 cm,体重55.0 kg,体质指数(BMI)为21.0 kg/m²。血液检查:白细胞 (WBC) 计数 6900 μL,其中中性粒细胞 72.7%、淋巴细胞 18.9%、单核细胞 6.2%、嗜酸性粒细胞 1.6%、嗜碱性粒细胞 0.6%,C 反应蛋白 (CRP) 升高至 3.30 mg/dL。腹部 CT 检查示轴状网膜血管、螺旋状网膜及扭转网膜内脂肪浓度增高(图 1)。未见腹股沟疝及阑尾肿胀。诊断为输卵管切除术 (OT),并实施了紧急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

图 1. 病例 1 的 CT 结果。(A) 横断面。(B) 矢状面。(C) 冠状面。CT 检查示网膜扭转的旋转征及脂肪浓度增高(白色箭头)。 CT,计算机断层扫描。
1.jpg
腹腔镜下观察到扭转的大网膜位于腹腔右上侧肝脏下方。观察到一条索状组织以扭转的大网膜为轴,从扭转的大网膜延伸至小网膜。索状组织构成大网膜的一部分,并粘附于小网膜。术中对扭转的大网膜进行了部分切除(图 2)。组织学检查显示充血性改变,有扭转导致的组织梗死证据,未见明显肿瘤病变。

图 2. 病例 1 的术中发现。(A) 观察到一条索状组织(白色箭头)从扭转的大网膜延伸至小网膜。 (B) 扭转的大网膜与镰状韧带的粘连(黄色箭头)已脱落。(C) 扭转的大网膜与下肝的粘连(红色箭头)已脱落。(D) 通过切开索状组织将扭转的大网膜游离出来。(E) 经脐切口将扭转的大网膜(黑色箭头)从腹腔取出。
2.jpg
患者术后 4 天出院,无任何并发症。术后 3 个月未见复发迹象。

病例2
一名11岁男孩因腹痛2天,疑似急性阑尾炎,于院就诊。患者此前未出现过类似的腹痛发作。体格检查:身高135.3 cm,体重40.2 kg,BMI 22.0 kg/m²。腹痛及脐周压痛位于半腹部右侧,麦氏点附近。患者无恶心呕吐症状。患者表现为疼痛,并有轻微心动过速,脉率为91次/分,血压正常,为104/71 mmHg,无发热(36.7°C)。血液检查:白细胞计数9100 μL,其中中性粒细胞75.9%,淋巴细胞12.9%,单核细胞6.5%,嗜酸性粒细胞4.1%,嗜碱性粒细胞0.6%。CRP水平略有升高(0.58 mg/dL),其余未见明显异常。腹部CT扫描:升结肠腹侧肿块样病变,大网膜周围脂肪组织局部密度增高,大网膜血管呈螺旋状(图3)。未见升结肠憩室炎及阑尾炎征象,盆腔内仅见少量腹水。

图3. 病例2的CT结果。(A) 横断面。(B) 矢状面。(C) 冠状面。 CT扫描显示大网膜扭转的旋转征和脂肪浓度增加(白色箭头)。CT,计算机断层扫描。
3.jpg
患者随后入院,并被诊断为腹膜外翻(OT)。起初,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症状无特异性且轻微,因此给予保守治疗;然而,48小时后,患者腹痛加剧,并出现局部腹膜刺激症状。随后,医生决定进行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

腹腔镜检查发现腹腔右侧大网膜扭转,并与腹壁存在炎性粘连。移除这些炎性粘连后,观察到局部腹膜炎。经脐切口将扭转的大网膜从腹腔取出,同时行部分大网膜切除术(图4)。患者3天后出院,无并发症。组织学检查显示严重充血和化脓性改变,脂肪组织中性粒细胞浸润。未见大面积病变,确诊为输卵管结节病(OT)。术后3个月未见复发征象。

图4. 病例2术中发现。(A, B) 扭曲网膜(黑色箭头)与腹壁(黄色箭头)的粘连已脱落。(C) 扭曲网膜与正常网膜(白色箭头)的粘连已脱落。(D) 扭曲网膜完全游离。(E) 经脐切口将扭曲网膜从腹腔取出。
4.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丁香叶与你快乐分享

微信公众号

管理员微信

服务时间:8:30-21:30

站长微信/QQ

← 微信/微信群

← QQ

Copyright © 2013-2025 丁香叶 Powered by dxye.com  手机版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