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气腹25孔3单端腔镜训练箱训练用单针/双针带线【出售】-->外科训练模块总目录
「训练教具器械汇总」管理员微信/QQ12087382[问题反馈]
开启左侧

腹腔镜瓣形切口缝合训练指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腹腔镜瓣形切口缝合是腹腔镜手术中一项非常重要的高级技能,尤其在胃旁路、胃袖状切除、疝修补等手术中会经常用到。它比单纯间断或连续缝合更具挑战性,因为它涉及到三维空间的把握、组织的精确对合以及持针角度的不断变化。

下面为您整理一份详细的腹腔镜瓣形切口缝合训练指南,涵盖从设备、基础准备到分步训练和常见错误。

一、 训练前准备

1. 设备与器材
   腹腔镜训练箱: 这是核心设备,模拟腹腔空间。
   戳卡: 至少需要两个(一个为主操作孔,一个为辅助孔/镜头孔)。
   腹腔镜镜头(0°或30°): 推荐使用30°镜,可以通过旋转镜头获得更好的视野。
   持针器: 两把,一把主动持针,一把辅助对合组织。
   缝合材料:
       训练模型: 可以使用硅胶垫、猪皮、离体的猪胃/肠管(最接近真实手感)。
       缝针: 推荐使用反向铲针或雪橇针,易于在狭小空间内转弯。
       缝线: 3-0或4-0的带针缝线,长度适中(约15-20厘米)。

2. 基础技能准备
在开始瓣形缝合前,必须熟练掌握:
   腹腔镜下器械传递与交接: 能熟练地在两把持针器之间交接缝针。
   腹腔镜下持针与出针: 稳定地以最佳角度(针与组织垂直)穿过组织。
   腹腔镜下打结: 熟练掌握腔内打结(器械打结)和腔外打结(推结器打结)。

二、 瓣形切口缝合训练步骤(以硅胶垫上的“U”形切口为例)

瓣形缝合的本质是一个连续的、不断改变方向的缝合过程,其轨迹类似于一个“U”形或“V”形。

第一步:模型制作与布局
1.  在一块硅胶垫或猪皮上,用记号笔或手术刀画一个长约4-6厘米的“U”形或“V”形切口,模拟需要关闭的瓣形缺口。
2.  将模型放入训练箱内,放置戳卡和镜头,模拟一个舒适的操作三角布局。

第二步:起始与第一边缝合
1.  进针与固定:
       从瓣形切口的顶端(顶点) 或靠近你身体的一侧开始。
       用主操作手持针器夹住缝针的中后1/3处,以近乎垂直的角度刺入组织,距离切缘约0.5-1厘米。
       用辅助持针器在对侧接住穿出的针尖,并将缝针完全拉出。
       保留一段约10厘米的线尾在体外,或夹住线尾防止被完全拉入。

2.  腔内打结:
       进行2-3个腔内器械打结,牢固地固定缝线。剪掉短线尾。

第三步:连续缝合“U”形的一侧
1.  调整针的方向:
       完成打结后,立即在腔内进行缝针交接。将针从主操作手交给辅助手。
       辅助手调整持针角度,为缝合下一针做好准备。这是最关键的一步,需要不断练习以适应瓣形的弧度。

2.  连续缝合:
       沿着“U”形的一侧,以连续缝合的方式,每隔约0.5-1厘米缝一针。
       每一针都要确保垂直进针、等距、等深,保证组织对合良好。
       注意拉紧缝线,保持适当的张力,既不能过松导致对合不佳,也不能过紧导致组织撕裂。

第四步:转弯与缝合另一侧
1.  在顶点转弯:
       当缝到“U”形的底部顶点时,这是最具挑战性的部分。
       再次进行缝针交接,并大幅调整持针角度,使针能够垂直于另一侧的组织。
       可能需要利用组织的弹性,或用辅助器械轻压组织,以创造进针空间。
       平稳地缝过顶点,确保这一针包含了足够多的组织,因为这里是张力最大的地方。

2.  缝合另一侧:
       沿着“U”形的另一侧,继续向起始点方向进行连续缝合。
       此时,你的缝合方向与第一侧是相反的,需要再次适应新的器械运动轨迹。

第五步:收尾与打结
1.  汇合与预留空间:
       当缝回起始点附近时,留下最后一针先不打结。
       确保缝合末端与起始的线结之间有一段距离,以便于打结。

2.  最终打结:
       用主操作手持针器夹住缝针,用辅助手持针器夹住靠近最后一针的缝线。
       将缝针绕辅助手持针器2-3圈,进行腔内打结。
       通常打3-4个结以确保牢固。
       剪断缝线,完成缝合。

三、 训练要点与技巧

   充分利用30°镜: 通过旋转30°镜头,可以清晰地看到针尖的位置和组织的对合情况,避免“盲缝”。
   “Follow the Curve”原则: 你的手腕和器械的运动轨迹应该顺应瓣形切口的自然弧度。
   双手协调: 辅助手不仅用于接针,更重要的功能是暴露视野、对抗牵引、稳定组织,为主操作手创造最佳的缝合条件。
   经济运动: 减少不必要的器械进出和大幅动作。所有操作应精准、微小。
   张力控制: 在连续缝合过程中,每缝一针后都要轻轻拉紧,保持均匀的张力。

四、 常见错误与纠正
常见错误 后果 纠正方法
持针角度错误 组织撕裂、缝合不平 始终确保针与组织表面垂直进针。
缝针交接不熟练 掉针、浪费时间 在箱外反复练习交接,形成肌肉记忆。
缝合间距/深度不均 对合不良、漏液 放慢速度,有意识地控制每一针的距离和深度。
转弯处组织包埋不足 顶点张力不足、易裂开 在顶点处,耐心调整角度,确保缝针穿过足够的组织。
缝线张力过松或过紧 对合不严或组织缺血 感受缝线的阻力,拉紧至切口边缘刚刚对拢即可。
忽视辅助手的作用 视野不佳、操作困难 强化辅助手主动暴露和对抗牵引的意识。

五、 进阶训练建议

1.  更换模型: 从硅胶垫过渡到更有挑战性的猪胃或猪肠管,感受真实组织的质地和张力。
2.  改变切口形状: 练习缝合“V”形、“W”形等更复杂的切口。
3.  增加难度: 在深部或倾斜的平面进行缝合,模拟真实手术中困难的解剖位置。
4.  计时训练: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记录完成一个瓣形缝合的时间,追求效率的提升。

总结:腹腔镜瓣形切口缝合是手、眼、脑高度协调的结果。没有捷径,唯有通过系统、反复、有思考的刻意练习,才能将复杂的步骤内化为本能,最终在真实手术中从容应对。建议在经验丰富的导师指导下进行训练,以便及时获得反馈和纠正。祝您训练顺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丁香叶与你快乐分享

微信公众号

管理员微信

服务时间:8:30-21:30

站长微信/QQ

← 微信/微信群

← QQ

Copyright © 2013-2025 丁香叶 Powered by dxye.com  手机版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