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患者仰卧于手术台上。双臂置于体侧,略微后屈,以增加肋缘与髂前上嵴之间的间隙(图11)。肋软骨、疝气及套管针计划位置的示意图已绘制于患者腹部(图1b)。端口的布置取决于缺损部位,并遵循eTEP手术的原则,即先切开一侧的肌后间隙,然后再切开至对侧。外科医生由两台监视器协助操作,一台放置在患者头部,另一台放置在患者足部。
图1.
(a) 患者体位;(b) 术前标记; (c) 按插入顺序标记的套管针
为准备插入套管针,在肋骨下4厘米处,中线与肋软骨之间做一个约12毫米宽的切口。识别并切开腹直肌,然后扩张腹直肌与后筋膜之间的间隙。随后,插入一个12毫米的光学套管针。用二氧化碳充气并进一步解剖(图2a)。然后插入一个10毫米、30°的腹腔镜以探查肌后间隙。之后,在光学套管针尾部插入另外两个10毫米的端口(图1c)。
图2.
(a) 肌后间隙钝性解剖;(b) 识别并横切左侧后筋膜层; (c) 白线后面的腹膜前解剖;(d) 对侧后筋膜层和横切面的可视化;打开右侧肌肉后间隙;(e) 将照相机套管针放置在右侧肌肉后间隙;(f) 头尾视图,显示肌肉后间隙和腹膜前间隙;(g) 疝缺损的颅骨描绘;(h) 疝囊及其内容物的重新定位;(j) 疝缺损的连续闭合 (k) 网片的放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