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该技术 包括将 Veress 针插入Jain 点,Jain 点位于脐水平左侧脐旁区域,从髂前上棘 (ASIS) 内侧 2.5 厘米处垂直向上画一条直线。标记Jain 点后,将 Veress 针直线插入,用手指保护装置控制深度,无需抬起腹部。当针穿过时,会听到两声清晰的砰砰声。第一次砰砰声是在针穿过腹外斜肌腱膜时听到的。第二次砰砰声是在针刺穿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融合腱膜,随后针在腹腔内无阻力通过时听到的。在经脐插入套管针的过程中,需要抬起腹壁以避免碰到骶岬。此外,这需要辅助。此外,当外科医生和助手抬起上覆腹壁时,拉力通常方向不同,套管针可能会沿着非预期的路径插入。作者发现Jain 点的主要优势之一,也是对作者帮助最大的,就是作者可以不用抬起腹部。此外,Jain 点还能减少腹膜前充气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更自信地通过Jain 点插入套管针(图 1a 和 b)。
图 1.
(a) 既往手术患者从Jain 点插入 Veress 针。(b) 从Jain 点插入套管针
在视野下添加额外的端口,左下操作端口距离Jain 点约 10-12 厘米。此外,使用Jain 点作为工作端口,作者方便使用同侧端口,并且外科医生的操作符合人体工程学。
首次盲入时,作者一直担心会损伤下方的磁共振静脉 (MRV),但Jain 点位于脐旁,可以避免损伤。主动脉和下腔静脉位于中线,髂血管位于下部靠近骨盆边缘的位置。它还能避开位于中线 5 厘米以内的上腹壁血管和浅腹壁血管。这一战略性位置减轻了作者对血管损伤的恐惧。
作者在手术过程中使用Jain 点,并且其解剖位置位于腹部新生区域,这让作者更有信心,可以降低误入任何内脏或空腔脏器的风险。由于乙状结肠位于盆腔边缘的下方,胃部位于第10至12胸椎的上方,脾脏位于第10胸椎的肋缘附近,肾脏位于腹膜后腔的深处。左侧腹部从第12胸椎到盆腔边缘的区域已发现无肠粘连(图2)。
图 2.
经Jain 点插入多处粘连患者的套管针
由于该穴位较高且位于外侧,因此在穿刺过程中碰到大型盆腔肿块的可能性很小。对于肿块较大的患者,作者观察到使用Jain 点进行腹腔镜穿刺可避免直接进入肿块。这种技术有助于防止肌瘤出血、视野模糊以及卵巢囊肿内容物溢出,如果发现囊肿为交界性或恶性肿瘤,则可能导致疾病的升级。
作者的研究经验证实,对于既往接受过多次手术[12,13]的病例,通过Jain 点插入套管针非常容易,这些病例中有一些是由于肠道疾病、结肠造口术和结肠回缩术(有多处引流部位)造成的异常粘连。Jain 点位于手术区域之外,可容纳上、中、下腹部的疤痕(图3)。它还可用于治疗导致腹腔内粘连的感染性疾病,例如柯赫氏病、憩室炎以及子宫脓肿后遗症败血症。即使没有接受过手术,这些疾病也可能导致严重的粘连。由于作者的中心位于印度北部,而这里是世界上柯赫氏病发病率最高的地区,作者曾遇到过几例患者,他们患有骨盆冻结,耻骨联合至剑突处留下了大面积中线疤痕,而这些患者在之前的手术中可以通过Jain 点安全入路。这些患者的粘连评分通常较高。 作者发现,对于左侧有疤痕的病例,可以使用右侧与Jain 点镜像对应的Jain 点,而不像帕尔默穴那样存在右侧肝损伤的风险。由于医院现在设有一个活跃的泌尿科,作者经常看到泌尿科医生从右侧Jain 点进入。
图 3.
在Jain 点处插入套管针,用于治疗多条粘连带,且卵巢和子宫紧密粘连于腹前壁的患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