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一名 66 岁的男性因左侧腹股沟阴囊区域肿胀来门诊就诊,肿胀已有多年,最近开始夜间偶尔出现腹痛。他的病史包括高血压和高胆固醇血症,在心血管风险管理的背景下他使用了卡巴匹林钙,以及右侧腹股沟疝,2009 年他因该疝接受了 Lichtenstein 修补术。此外,他有六包年的吸烟史。临床检查显示左侧可部分复位的阴囊疝。术前左侧腹股沟阴囊区域超声检查显示腹股沟疝,疝囊内有肠管,无并发症的迹象。八个月前泌尿科医生因怀疑尿路结石而要求进行腹部 CT 检查,CT 上可见左侧腹股沟疝,其中包含乙状结肠(图 1 + 2)。由于患者自诉疝气引起轻微不适,安排了择期疝修补手术。手术在初次问诊后 23 天进行,在此期间患者症状未见任何变化。术前,手术团队发现阴囊内有一个坚硬的不可复位的肿块,肿块略微发热,略带红色。选择了 Lichtenstein 入路。手术由一位经验丰富的胃肠外科医生实施,该外科医生在腹股沟疝修补方面经验丰富(每年 >100 例)。术中,打开疝囊时,脓液和粪便从疝囊的阴囊部分流出。乙状结肠从阴囊复位,露出乙状结肠穿孔,穿孔处有一根鸡叉骨伸出(图 3 和 4)。大网膜包裹乙状结肠穿孔部分。乙状结肠检查发现因炎症导致乙状结肠受损8厘米,因此将其切除。由于穿孔封闭且患者近期状况良好且无感染,因此选择端端吻合术恢复结肠连续性。吻合术通过腹股沟切口进行,随后一期缝合腹壁并在手术部位放置彭罗斯引流管。患者入住外科病房,术后开始静脉注射抗生素。术后一天,患者血红蛋白水平下降,为此注射了两粒浓集红细胞。没有持续出血的临床症状,在随后的术后过程中,血红蛋白水平保持稳定。术后第四天,患者体温过低且感染指标升高(C反应蛋白244mg/L,白细胞20.2×10*9/L),但临床表现良好,能够在病房内走动。腹部CT扫描显示腹腔内有大量血肿,游离气体和液体有限,可能提示吻合口漏(图5)。术后五天行诊断性腹腔镜检查,清除腹腔内大量血肿。无粪性腹膜炎,大网膜覆盖吻合口。起初,患者临床症状有所好转,然而,术后第七天行胸部X光检查,因经鼻导管吸入2L氧气,血氧饱和度降至96%,提示膈下游离气体过多。患者行腹腔镜探查术,因吻合口裂开而中转开腹手术,并进行了末端结肠造口术。术后,患者因需要使用升压药而入住ICU,但病情迅速好转,24小时后返回外科病房。患者术后出现肠麻痹,接受3天肠外营养,肠麻痹缓解。患者于初次手术后第15天出院,临床状况良好。对切除的乙状结肠部分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未发现其他异常。随访在门诊进行,患者目前术后12个月恢复良好。本研究符合SCARE标准。
图 1 + 2
左侧腹股沟疝,于门诊就诊前八个月进行腹部 CT 检查。
图 3
乙状结肠穿孔,鸡叉骨突出。
图 4
手术中发现的鸡叉骨。
图 5
术后第 4 天,左腹部出现大量腹腔内血肿,游离气体和液体有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