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一位57岁的女性,其丈夫是一位59岁的男性,患有不明原因的终末期肾病(ESRD),与其无亲缘关系,经确认为肾脏兼容供体。在移植前筛查中,供体被诊断出左肾下极后表面附近有一个3×3×2厘米大小的T1期无症状肾肿块(图1、图2)。在考虑了可能的手术方案(原位肾部分切除术或体外肿瘤切除)后,最终实施了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
图1.
轴向(A)和冠状面(B)的CT扫描。红色圆圈表示肿瘤部位。
图2.
CT扫描的三维重建。红色圆圈表示肿瘤部位。
手术过程
作者进行了腹腔镜活体供肾切除术及原位肿瘤切除术。肿瘤完全切除后,对肿瘤基底进行了冰冻切片活检,结果为阴性。在肾部分切除术中,有时会钳住肾血管。然而,在本例中,最初并未钳住肾血管,以避免潜在的血管损伤和额外的热缺血。在肾缝合和认真止血后,用夹子钳住血管,随后进行广泛解剖(图3)。取出标本,并在手术台上用UW溶液冲洗。之后,进行标准的移植手术,出血量极少,无需接受者输血。在供肾静脉与接受者髂外静脉之间以及供肾动脉与接受者髂外动脉之间进行了端到端吻合。肾脏完全再灌注,肿块脱落处未出现活动性出血。使用单根抗反流缝合线将输尿管与膀胱进行端端吻合。端端吻合采用术前放置的7 Fr输尿管支架进行。
图3
A) 肿瘤切除。B) 肿瘤部位肾缝合术(蓝色箭头)。C) 广泛分离肾动脉(红色箭头)和肾静脉(蓝色箭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