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腹腔镜下连续水平褥式缝合与间歇单环缝合是两种常用的微创手术缝合技术,结合使用可提高组织对合强度和减少渗漏风险。以下是针对这两种缝合技术的训练方法和注意事项:
腹腔镜模拟训练:112.连续水平褥式缝合与间歇单环缝合-E款
一、训练目标
1. 掌握器械操作:熟练使用腹腔镜持针器、抓钳等器械,适应镜下三维空间操作。
2. 缝合精准性:控制缝合深度、间距和张力,避免组织撕裂或缝合过松。
3. 技术结合:在连续水平褥式缝合中灵活插入单环缝合,增强关键区域的支持。
二、训练器材准备
- 模拟训练箱:珍屯腹腔镜模拟训练箱。
- 缝合材料:珍屯硅胶组织模型、离体动物组织(如猪胃/肠)、可吸收缝线(建议3-0或4-0)。
- 器械:腹腔镜持针器、抓钳、剪刀、打结器。
三、分阶段训练步骤
# 1. 基础技能训练
- 镜下器械操作:
- 练习镜下抓持缝针、调整针的弧度(常用1/2弧或3/8弧针)。
- 训练单手打结和器械交替操作(如左手持针器、右手抓钳)。
- 连续水平褥式缝合:
- 在珍屯硅胶模型上练习“进针-出针-平行进针”的连续褥式缝合,保持针距均匀(约0.5-1 cm)。
- 注意控制缝线张力,避免组织皱缩或切割。
- 间歇单环缝合:
- 练习独立单针缝合,每针单独打结,重点训练快速剪线和换针。
# 2. 组合缝合训练
- 模拟场景设计:
- 在珍屯组织模型上标记“薄弱区域”(如模拟吻合口或血管周围),要求连续褥式缝合中在标记点插入单环缝合。
- 例如:连续缝合3针后,在关键点加一针单环缝合并打结,再继续褥式缝合。
- 操作要点:
- 连续性:确保连续缝合的缝线不缠绕,每针完成后轻微提拉保持张力。
- 过渡衔接:单环缝合需快速定位并完成,避免因操作时间过长导致组织移位。
# 3. 动物组织实战训练
- 使用离体猪肠或胃壁进行更真实的缝合练习:
- 连续水平褥式缝合用于闭合较长切口,间歇单环缝合加固易漏部位(如肠系膜侧)。
- 注水测试缝合后是否渗漏,评估缝合质量。
四、常见问题与改进方法
1. 缝线断裂或打滑:
- 原因:持针器夹针位置不当(应夹在针尾1/3处)。
- 改进:练习稳定夹针,避免反复调整。
2. 组织对合不良:
- 原因:进针深度不一致或张力不均。
- 改进:训练时标记进针点,使用双手器械协同提拉组织。
3. 镜下视野受限:
- 原因:器械遮挡或角度不佳。
- 改进:调整摄像头位置,保持缝合线与镜头轴线平行。
五、进阶技巧
- 动态缝合训练:在充气模型(如模拟腹腔)中练习,模拟真实手术中的组织移动。
- 时间限制挑战:设定缝合完成时间(如5分钟内完成10针),提高操作效率。
- 团队配合训练:与助手配合吸引、暴露术野,模拟真实手术场景。
六、评估标准
- 质量指标:缝合后组织对合平整、无渗漏(注水试验)、针距均匀。
- 效率指标:单次连续缝合10针时间≤8分钟,单环缝合打结时间≤30秒/针。
- 熟练度:镜下操作流畅,无需反复调整器械。
七、临床应用场景
- 胃肠吻合术:连续水平褥式缝合关闭切口,单环缝合加固血供薄弱区。
- 胆囊床缝合:褥式缝合止血,单环缝合固定胆囊管残端。
- 疝修补术:结合两种缝合技术固定补片边缘。
通过系统性训练和反复实践,可逐步掌握技术要点,最终在临床中实现安全、高效的镜下缝合操作。建议初期在导师指导下练习,并通过录像回放分析操作细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