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气腹25孔3单端腔镜训练箱训练用单针/双针带线【出售】-->外科训练模块总目录
「训练教具器械汇总」管理员微信/QQ12087382[问题反馈]
开启左侧

[病历讨论] 儿童套叠微创手术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7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经脐作1 cm纵切口,置入10 mm套管针建立气腹。使用配备无损伤抓钳的10 mm双通道腹腔镜进行腹腔镜探查。如发现肠穿孔、肠缺血/坏死或存在病理性引线点的征象,则转入LAMO术。否则,置入两根5 mm工作套管针进行腹腔镜复位。套管针的置入位置通常取决于套叠的位置和患儿腹部的面积。大多数病例中,套管针插入耻骨上段及左上腹部或右上腹部(图1)。

图 1.
1.jpg
患者体位:(a) 患者腹部,显示套管针的位置。(b) 配备 5 毫米无损伤抓钳的 10 毫米双通道手术腹腔镜。(c) 腹腔镜设置:外科医生位于患者左侧。(d) 将回肠末端(套叠)套入盲肠(套叠)。

然后操作升结肠以精确定位套叠。两个无损伤抓钳交替作用于升结肠,以移动套叠,将其向下推向盲肠。随后,使用右侧抓钳抓住回肠末端及其肠系膜,并将其向外向下拉动,同时使用左侧抓钳将套叠颈部向相反方向拉动。牵拉时注意保持张力,避免损伤肠道浆膜或肠系膜。如遇到阻力,可用右手抓钳夹住回肠末端,同时用左手抓钳反复张开套叠颈部,使其变宽。复位后,再次检查肠道是否有坏死和可能的引导点。如果单纯腹腔镜复位失败,或存在病理性引导点或需要切除肠管,则用抓钳固定套叠,并将其拉至脐部进行LAMO。

经脐微创复位 (MO)
经脐作2 cm纵行切口,插入皮肤牵开器。沿脐白线上下切开下层筋膜。打开腹膜后,腹壁上的实际长度可扩大至5 cm,同时皮肤切口保留2-3 cm(图2)。如果腹部开口不足以进行探查,可在不切开皮肤的情况下,向两侧横向切开脐周的直肌。一旦获得足够的开口,手术开始,首先清空小肠,然后通过挤压肠内容物并将其推向胃部进行手法体外减压(图3)。此步骤旨在减轻张力并增强套叠肿块的可视性。然后进行手法复位套叠,必要时进行肠切除和吻合。使用6-0 Vicryl间断皮下缝合线缝合皮肤,以达到最佳美容效果。

图 2.
2.jpg
经脐小切口:纵向切开下方筋膜(a 向上,b 向下),不延长皮肤切口。

图 3.
3.jpg
手法复位:(a) 体外减压:用手法将肠内容物挤压向胃部,以便于抽吸。(b) 减压后显露肠套叠。(c) 手法复位,同时识别引导点并检测肠坏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丁香叶与你快乐分享

微信公众号

管理员微信

服务时间:8:30-21:30

站长微信/QQ

← 微信/微信群

← QQ

Copyright © 2013-2025 丁香叶 Powered by dxye.com  手机版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