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本报告旨在描述残余胆囊的诊断和治疗挑战。
病例1
一名31岁的男性患者,无已知病史,主诉右上腹(RUQ)间歇性疼痛。患者就诊前十年曾患急性胆囊炎,并因此接受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由于手术是在另一家医院进行的,因此没有手术记录。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WBC)4.21 x 10^9/L,血红蛋白(Hb)11.7 g/dL,总胆红素0.4 mg/dL,直接胆红素0.1 mg/dL,碱性磷酸酶(ALP)57 U/L,丙氨酸转氨酶(ALT)43 I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31 U/L,谷氨酰转肽酶(GGT)44 U/L。腹部超声检查显示胆囊囊腔较大,内有多个平均5毫米的小胆结石。未见肝内外扩张。腹部CT扫描显示胆囊窝处管状结构内有多个钙化灶,提示胆囊结石伴有残留胆囊(图1)。患者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切开胆囊三角,发现胆囊周围广泛粘连(图2)。胆囊管及胆囊动脉已置入引流管。术后患者恢复良好,24小时引流量仅为15毫升浆液性血肿。术后拔除引流管,患者出院时情况良好,随访期间无不适。
图 1. 计算机断层扫描 (CT) 轴向切面,显示残留胆囊内有结石。
图 2. 胆囊残留物从肝床分离后的术中照片。
病例 2
一名 40 岁男性患者,已知患有血脂异常,出现持续一周的上腹部绞痛。疼痛放射至背部,严重程度为 8/10,进食后加剧。伴有恶心、呕吐和自觉发热。尿液和粪便颜色无变化,无瘙痒病史。患者就诊前约一年,曾患上上行性胆管炎,并因此接受了紧急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并进行了括约肌切开术和支架置入术(图 3)。患者在同一次入院期间接受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发现胆囊积脓,并伴有严重的炎症和粘连。由于怀疑为mirrizi综合征,因此决定进行胆囊次全切除术并置入引流管。幸运的是,术后磁共振成像排除了胆瘘或任何胆道损伤的可能性,显示残留胆囊,且少量结石。
图 3.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 显示肝外胆管扩张,胆囊管连接处管状结构扩张。
体格检查:患者有黄疸,但血流动力学稳定。腹软松弛,上腹部和右上腹压痛。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 12.3 x 10^9/L,血红蛋白 11.4 g/dL,总胆红素 149 μmol/L,直接胆红素 111 μmol/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70 U/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205 U/L,谷氨酰转肽酶 410 U/L,碱性磷酸酶 212 U/L,淀粉酶 367 U/L,脂肪酶 25 U/L。磁共振胰胆管造影 (MRCP) 显示胆总管扩张 1.4 cm,胆泥滞留。腹部超声检查显示反刍动物胆囊扩张,胆总管直径0.7 cm,肝内无扩张。患者入院时诊断为升行性胆管炎。增强影像扫描(CT)显示升行性胆管炎的特征,肝脏有一小块低密度病灶,疑似微脓肿。患者成功接受内镜胆管造影(ERCP),肝功能恢复正常后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粘连网膜覆盖术野,小心分离直至残留胆囊到达胆囊管并控制胆囊管。患者术后第五天情况良好出院。随访期间患者无不适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