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用单针/双针带线【出售】-->外科训练模块总目录
0.5、1、2、3.5、5mm仿生血管仿生体 - 胸腹一体式腹腔镜模拟训练器
仿气腹/半球形腹腔镜模拟训练器
[单端多孔折叠]腹腔镜模拟训练器
「训练教具器械汇总」管理员微信/QQ12087382[问题反馈]
开启左侧

[病历讨论] 神经法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2-21 00:0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神经法学是跨学科研究的新兴领域,它探索神经科学发现对法律规则和标准的影响。[1]神经法从业者从神经科学,哲学,社会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和犯罪学的角度出发,不仅要解决关于神经科学在法律体系中的使用和使用的描述性和预测性问题,而且还要解决神经科学应如何和将如何使用的规范性问题。不应该使用。

这次探索中出现的最突出的问题如下:肿瘤或脑损伤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减轻刑事处罚?量刑或康复法规会受到神经科学的影响吗?谁被允许访问一个人的大脑图像?神经科学在努力理解人类行为的过程中开始解决这些问题,并将可能影响法律程序的未来方面。[2] [3]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已经提供了对大脑心理学和认知的新见解。这些新技术是从法律体系中流行了几个世纪的传统和原始的大脑观点出发的突破。脑成像技术提供了对思维过程的更深刻的洞察力,并将对法律产生影响,因为它会与关于心理发展的习惯性信念发生冲突。由于科学仍在发展,并且由于存在大量滥用的机会,因此法律领域认识到需要谨慎进行。支持神经律的人正在迅速找到将神经科学应用于各种不同背景的方法。例如,可以通过神经科学更好地评估知识产权。当前研究的主要领域包括在法庭上的应用,如何以及应该如何合法使用神经科学以及如何制定和应用法律。[4] [5]

An example of an fMRI brain scan. fMRI outputs (yellow) are overlaid on the aver.jpg
fMRI脑部扫描的示例。 fMRI输出(黄色)覆盖在几个人的平均脑部解剖结构(灰色)上。类似的图像用于各种应用中,现在包括法律。

内容
1 历史
2 神经犯罪学
2.1 犯罪预测
2.2 精神错乱防御
2.3 脑死亡
3 促智药
4 技术
4.1 测谎
4.2 研究
4.3 批评
5 实际应用
5.1 刑法
5.2 政府与军事
6 注意事项
7 参考

历史
神经科学和法律在很长的历史中一直相互作用,但在1990年代后期激增了人们的兴趣。 1991年,Sherrod J. Taylor首次提出了“神经法学”一词后,[6]来自这两个领域的学者开始通过介绍和对话进行交流。这导致出版书籍,文章和其他文学的吸引力越来越大。格劳特法律与行为研究所和达纳基金会是第一批为新的跨学科领域提供资金的组织。与神经法的发展同时,专门涉及神经科学的伦理学的兴起也正在发展。通过2007年法律与神经科学计划的启动,可以更好地审查神经法与伦理学的交叉点。[5]麦克阿瑟基金会通过一笔1000万美元的赠款启动了该项目的第一阶段,希望将这两个领域整合在一起。该倡议持续了40个项目,解决了许多问题,包括实验和理论数据,这些数据将为神经科学最终如何塑造法律提供进一步的证据。[7]这一新的研究领域也激起了几所大学的兴趣。贝勒医学院神经科学与法律研究计划旨在研究,教育和改变政策。[8]宾夕法尼亚大学神经科学与社会中心成立于2009年7月,致力于对抗神经科学的社会,法律和伦理学推论。[9]

神经犯罪学
神经法学一词是神经科学家和律师J. Sherrod Taylor于1991年首次在实践中使用的[6]。泰勒(Taylor)的著作《神经法学:脑与脊髓损伤》(1997)被用作律师的资源,以将医学术语适当地引入法庭,并进一步发展神经科学对诉讼的影响。此外,泰勒还解释了Daubert诉Merrell Dow Pharmaceuticals的后果。[10]这起美国最高法院的案件导致了现在被称为“道伯特标准”(Daubert Standard)的法律,该标准为在法庭上使用科学证据制定了规则。

犯罪预测
行为测试和神经影像学证据提供了预测人类行为的潜在准确方法。这种进步将特别有利于确定有罪的刑事判决或辨别哪些罪犯应被假释或由于将来可能犯罪而被拘留在监狱中。它不仅可以帮助累犯,还可以表明需要进行个人康复。鉴于这些信息及其潜在的应用,法律体系力图根据预测其他犯罪活动的能力在公正的惩罚和惩罚之间建立平衡。[2]

精神错乱防御
美国刑事司法制度的趋势是限制人们可以基于精神疾病主张无罪的程度。在20世纪中叶,通过《达勒姆规则》和《美国法律学会示范刑法典》等许多法院将意志力受损视为精神错乱辩护的合法依据。但是,当约翰·欣克利因精神错乱而无罪开释时,意见发生了逆转,从而激发了对精神疾病的狭义定义。越来越多的决定基于《迈纳腾规则》作出,该规则断言,除非能够证明精神疾病使他或她不知道该行为是错误的,或者不知道该犯罪行为的处置,否则他将无法做出决定。被视为弱智人士对前额叶皮层进行的当代研究批评了这一观点,因为它认为意志受损是一个因素。现在,许多法院正在将“不可抗拒的冲动”视为精神疾病的合法依据。[11]神经科学添加到精神错乱防御中的因素之一是声称大脑“使某人做了”。在这种情况下,该论据是基于这样的理解,即决策是在人能够自觉意识到正在发生的事情之前做出的。关于控制和抑制机制的更多研究将允许对精神错乱防御的进一步修改。[5] PFC的功能受损是证明精神疾病的主要因素是意志问题的证据。使用MRI的许多实验表明,PFC的功能之一是使人偏向采取更困难的动作。该行为代表了长期的回报,并且正在与将导致立即满足的行为竞争。它负责道德推理,包括遗憾。损害PFC的个体差异极大地影响了决策过程,使个体更有可能实施他或她本来不会犯罪的犯罪。[11]

脑死亡
导致植物生长持续状态的伤害或疾病已成为许多有关脑死亡的伦理,法律和科学问题的重中之重。[12]很难知道何时某人无法恢复,以及决定谁有权决定何时最合适死亡。确定人的认知状态的研究有助于发展对植物生长状态的理解。尽管一个人可以保持清醒和清醒,但他或她可能没有表现出任何对外界刺激的认识或认可的迹象。 2005年,对一名23岁的女性因汽车事故导致头部严重受伤的研究进行了研究。该妇女被诊断为植物人。五个月后,她仍然没有反应,但确实表现出正常的睡眠和唤醒周期。研究人员使用fMRI技术得出的结论是,她能够理解外部刺激,并通过大脑特定区域的活动显示出反应。例如,与对照对象表现出的活动相似,中上颞回活动增加。这种积极的反应表明,医学成像技术有潜力用于理解脑死亡的含义,并有助于回答与脑死亡有关的法律,科学和道德问题。[13]

促智药
除了涉及神经科学应如何影响刑法和民法的问题外,神经法学还涵盖有关促智药的道德问题,后者通常被称为增强精神的药物。已知有多种药物会对大脑产生多种影响,例如,咖啡因的刺激作用。同样,当前的研究表明,未来可能会拥有更强大的药物,这些药物可以特异性地靶向和改变脑功能。[14]显著提高个人注意力,记忆力或认知能力的潜力已引起人们对这些物质的合法性及其在各种用途(如考试)中的适用性的质疑。类似于在职业运动中使用合成代谢类固醇的争议,许多高中和大学对最终使用促智剂人为地提高学习成绩的学生保持警惕。

有关使用促智药提出的一些问题包括:[15]

这些增强剂将如何影响家庭收入阶层之间的绩效差距?
仅仅为了在社会中保持竞争力就需要使用增强药物吗?
社会如何区分什么是可接受的物质(例如咖啡因)和不可接受的改变思想的物质?
人们是否有权尝试使用物质来改变自己的认知?
科学家和伦理学家试图在分析对社会的总体影响时回答这些问题。人们普遍认为,对于患有认知障碍的患者,可以使用增强精神的药物,例如在给患有ADHD的儿童和成人开处方Adderall的情况下。相比之下,Adderall和Ritalin已成为流行的黑市药物,尤其是在大学校园。在努力完成大量的功课时,学生经常使用它们来保持专注。[16]

技术
神经法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最先进的医疗技术,该技术已适应法律体系中的新角色。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扫描),磁共振成像(MRI)和表观遗传学是最突出的技术和学科。 MRI和fMRI特别重要,因为它们可以对人脑进行详细的绘制,从而可能使技术人员形象化他人的思想。 FMRI是MRI的衍生产品,可以进行特定于氧气的映射,以查看特定时刻大脑的最活跃区域。结合对大脑在不同情况下如何工作(说谎,记忆等)的了解,有可能将功能性神经影像学证据用作测谎的一种现代形式。同样,PET扫描也使用注入人体的放射性示踪剂来分析脑组织。[12]

测谎

The diagram above is an overview of the varying patterns of brai.png
上图是通过fMRI检测到的大脑活动变化模式的概述。黄色突出显示的区域是活动最多的区域。 TR和CR级别代表“讲真话”。 LT信号指示对象正在预扣信息。 LN信号指示对象正在组成信息。
关于神经科学,即谎言的一种形式,已经对大脑的特定区域进行了分析,以揭示真相,欺骗和错误记忆的模式。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形式的谎言检测的一个重要障碍是当受试者无意中回忆起错误的记忆时。这是通过向受试者提供一系列语义相关的单词来进行实验性诱导的。尽管他们相信自己的回答是正确的,但他们的回忆实际上是错误的。例如,阅读一长串的单词,包括“月亮”,“太阳”和“火星”,可能会导致主体错误地认为已经列出了“地球”一词,即使没有列出。这是正常的心理事件,但陪审团在试图理清案件事实时会遇到很多问题。实际上,研究人员已尝试将真实的真理与“错误的真理”区分开。随后,在对单词的列表进行测验,同时分析大脑的特定区域的活动。例如,与真相和错误识别相反,当受试者假装知道他们不知道的信息时,背外侧前额叶皮层已被激活。可替代地,当对象表现出与说谎或准确地说出真相相反的错误识别时,右前海马就会激活。但是,在多少大脑成像可以区分多种形式的真相和欺骗方面仍然存在局限性。例如,未来的研究希望发现一种模式,以区别于某人是否真的忘记了经历,而不是主动选择隐瞒信息。[17]

研究
斯坦福大学生物医学伦理学中心(SCBE)专门分析了功能磁共振成像对法律,道德和社会挑战的贡献,以便他们的研究可能将功能磁共振成像信息可靠地转移到政策建议和临床领域。该研究将集中于确定情绪,道德判断和其他复杂人类行为的新兴趋势。借助研究人员获得的信息,咨询委员会将编制一系列指南以解释结果。在分析功能磁共振成像的使用时,他们将评估使用这些机器定量检测精神疾病的风险和准确性。主要的抑郁症被用作他们的主要实验模型。[18]

批评
在法律系统中使用神经影像技术会产生非常分散的批判听众。许多人争辩说它的潜力,而另一些人则争辩说它不能准确地替代人类调查以验证刑事决策过程。对神经影像的了解不足。它显示的多个变量(包括药物,营养和激素)产生的图像非常复杂,通常无法准确解释。其他批评家强调,在非法行为期间,源自该技术的图像不能显示大脑的意图。功能性神经成像并非旨在计算意志,尽管它可以提供导致行为的过程的见解,但人们仍在争论图像是否可以客观地缩小人为因素。[19]也有很多关于隐私的担忧。

关于fMRI谎言检测背后的科学的争议于2010年进入联邦法庭,由Daubert审理,关于其在刑事审判中的可接纳性,但根据支持科学的状态而被排除在外。 2012年对该案的上诉未能改变法院对此事的看法。[20]构成fMRI谎言检测基础的实验室研究的缺陷,以及在实验室外更复杂的情况下均未进行验证,这使得该方法对于合法或其他高风险用途的适用性存在严重的悬而未决的问题。[21]

实际应用
神经法学已经在美国和其他国家/地区被应用于各种情况。两家公司No Lie MRI和Cephos Corp均使用fMRI提供测谎服务。他们向律师,检察官和其他公司做广告,试图提供二十世纪版本的传统测谎仪。[22]但是,由于个人反应的差异,该技术并不是万无一失的,许多人对该技术的使用持怀疑态度。尽管如此,它通常被认为是比测谎仪测试更先进的技术。美国极少允许法院接受证据。出于对它的科学有效性的担忧,法官们已经转向允许Cephos和No Lie MRI测试进入法庭。[5]

刑法
在印度孟买,法律制度在应用神经科学方面采取了更加快速的方法,并将其纳入了刑事定罪。 2008年,一名印度妇女因强有力的旁证而被判谋杀罪名成立,其中包括脑部扫描表明她有罪。斯坦福大学法学教授汉克·格里利(Hank Greely)严厉批评了这一信念。 Greely根据脑电振荡特征分析测试(BEOSP)产生的证据对扫描提出了质疑。迄今为止,还没有发表过科学的同行评审研究来证明BEOS的有效性,从而质疑了BEOS在如此重要的决定中的可靠性。[22]

在美国,罪犯在审判的量刑阶段使用了引入的脑部扫描结果。由于法院系统在量刑期间几乎可以提供任何减轻影响的证据,因此在进行此应用程序时,脑部扫描不会遇到那么多的障碍。在加利福尼亚和纽约发生的两次案件中,被告将一级谋杀的刑期减少为过失杀人罪。每次进行的脑部扫描均表明神经系统功能受阻,希望减轻其在犯罪中的责任。[22] 2003年在Harrington诉爱荷华州一案中,也使用了大脑图像作为辩护的证据。[5]然而,在Harrington诉爱荷华州一案中,仅向法官展示了大脑图像,而不是陪审团展示了大脑图像,从而降低了此案作为利用大脑成像作为证据的先例的能力。[23]

政府和军事
美国军方对神经科学提供的可能性越来越感兴趣。为了打击恐怖主义,官员们希望将现代技术用于各种目的。脑部成像可以帮助区分敌方战斗人员和没有危险的人员。同样,官员可以帮助确定自己士兵的心理稳定性。促智药物也可以用于增强士兵的注意力和记忆力,从而更好地识别危险并改善性能。但是,这引起了有关士兵和被拘留者个人隐私的问题。虽然一般民众有权拒绝药物治疗,但士兵最终可能会面临强制性药物治疗,以使整个任务受益。此外,在测试被拘留者的隐蔽信息时,还会出现有关大脑成像准确性的问题。尽管民事法院系统不愿使用未经证实的技术,但军方对技术的依赖可能会引起敌方战斗人员可能无罪或有罪的争论。[24]

随着神经科学领域中新颖的技术创新和信息的出现,军方已经开始期待这种神经科学研究的特定用途。但是,这些方法可以改变人类的认知能力,并侵犯个人的思想隐私权,但这些方法仍是创新的,并且还在发展初期。因此,确切的影响和潜在的影响尚待很好的解释。[25]当今的条约,例如《联合国人权宣言》和《化学武器公约》,仅涉及某些化学制剂的使用,因此不能充分规范认知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25]由于这种含糊不清和技术滥用的潜在可能性,解决控制神经科学研究可以在军事职能中使用的程度所需的法规变得越来越迫切。

军方另一个感兴趣的领域是使用人类增强药物。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是美国国防部五角大楼的一个分支机构,通常被认为负责军事研究和技术开发。 DARPA的当前行动被称为“防止睡眠剥夺计划”,该计划对涉及睡眠剥夺的分子过程和大脑变化进行研究,其最终目的是即使在睡眠剥夺的情况下也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战士的认知能力。[26]这项研究的结果是,预防睡眠剥夺的药物(如Modafinil和Ampakine CX717)的重要性有所提高。但是,由于这些化学药物直接影响人体内的自然化学反应和受体,因此其使用道德和安全性受到质疑。[27]

注意事项
神经科学是一个复杂的领域,公众并不十分了解。尽管专家们比较清楚地认识到了大脑成像的可能性和弊端,但其他人可能对这一领域过于自信或完全拒绝了这一领域。法官必须决定各种神经系统证据的有效性,以便可以进入法庭,陪审团也不能太愿意将所有信念置入神经科学。[22] [28]由于流行电视节目中法医实验室的精彩描述,大脑成像因具有“ CSI效应”而受到批评。社会可能很快就对当代技术的可能产生错误的认识,并且可能不理解所提供证据的价值。[29]

美国法学和心理学教授史蒂芬·J·莫尔斯(Stephen J. Morse)用伪疾病描述了神经科学在法庭上的滥用,他称这种疾病为“大脑过度声明综合症”。在科学无法支持此类因果主张的情况下,他着眼于关于人们对行为的责任已减少或不承担责任的主张,因为这些行为是由“大脑”引起的。[30] [31]

参考
Petoft, Arian (2019). "A Historical 概述 of Law and Neuroscience: From the Emergence of Medico-Legal Discourses to Developed 神经法学". Archivio Penale. 1 (3): 1–42. PMC 4395810. PMID 25874060.
Eagleman, David M. (July–August 2011). "The Brain on Trial". The Atlantic. [1]
Petoft, Arian (2015). "神经法学: a brief introduction". Iran J Neurol. 14 (1): 53–8. PMC 4395810. PMID 25874060.
Petoft, Arian (2015). "Toward Human Behavior Scienc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神经法学" (PDF).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blic Mental Health and Neurosciences.
Goodenough, Oliver R. and Macaela Tucker; Tucker, Micaela (December 2010). "Law and Cognitive Neuroscience". Annual Review of Law and Social Science. 6: 61–92. doi:10.1146/annurev.lawsocsci.093008.131523.
Taylor, J. Sherrod; J. Anderson Harp; Tyron Elliott (Oct 1991). "Neuropsychologists and 神经法学yers". Neuropsychology. 5 (4): 293–305. doi:10.1037/0894-4105.5.4.293. 另见: Erickson, Steven K. (2010). "Blaming the Brain". Minnesota Journal of Law, Science & Technology. 11 (2009–34). SSRN 1472245.
"History: Phase I". The Law & Neuroscience Project.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2011-01-30.
"Goals of the Initiative". 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2011-05-14.
"Center for Neuroscience and Society".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Juliano, Elizabeth; James R. Fell (April 1998). "Book Review: 神经法学: Brain and Spinal Cord Injuries". The MIM Reporter.
Sapolsky, Robert M. (2004-11-26). "The frontal cortex and the criminal justice system" (PDF). Phil. Trans. R. Soc. Lond. B. 359 (1451): 1787–1796. doi:10.1098/rstb.2004.1547. PMC 1693445. PMID 15590619.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PDF) on 2010-06-14.
Eagleman, David M. (March–April 2008). "Neuroscience and the Law". The Houston Lawyer. 16 (6): 36–40. PDF
Owen; et al. (2006-09-08). "Detecting Awareness in the Vegetative State". Science. 313 (5792): 1402. CiteSeerX 10.1.1.1022.2193. doi:10.1126/science.1130197. PMID 16959998.
Lanni, Cristina; Silvia C. Lenzken; Alessia Pascale; Igor Del Vecchio; Marco Racchi; Francesca Pistoia; Stefano Govoni (Mar 2008). "Cognition enhancers between treating and doping the mind".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 57 (3): 196–213. doi:10.1016/j.phrs.2008.02.004. ISSN 1043-6618. PMID 18353672.
Sahakian, Barbara; Sharon Morein-Zamir (2007-12-20). "Professor's little helper". Nature. 450 (7173): 1157–1159. doi:10.1038/4501157a. PMID 18097378.
Talbot, Margaret (2009-04-27). "Brain Gain". The New Yorker.
Abe, Nobuhito (December 2008). "Neural Correlates of True Memory, False Memory, and Deception" (PDF). Cerebral Cortex. 18 (12): 2811–2819. doi:10.1093/cercor/bhn037. PMC 2583150. PMID 18372290.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PDF) on 2011-01-14.
Stanford Center for Biomedical Ethics (2011). "Advancing Neuroimaging: Ethical, Legal and Social Issues". Stanford School of Medicine.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2011-10-02.
Aggarwal, Neil K. (2009). "Neuroimaging, Culture, and Forensic Psychiatry" (PDF).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sychiatry and the Law. 37 (2): 239–244. PMID 19535562.
"Appeal from the United States District Court for the Western District of Tennessee at Jackson" (PDF). United States Court of Appeals for the Sixth Circuit.
Farah, Martha J.; Hutchinson, Benjamin; Phelps, Elizabeth A.; Wagner, Anthony D. (20 January 2014). "Functional MRI-based lie detection: scientific and societal challenges". 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 15 (9): 123–131. CiteSeerX 10.1.1.731.755. doi:10.1038/nrn3665. PMID 24588019.
Chen, Ingfei (2009-10-21). "神经法学". Stanford Lawyer. 44 (81): 14–21. ISSN 0585-0576. PDF
Church, D. J. (2012). Neuroscience in the Courtroom: An International Concern. William & Mary Law Review, 53(5), 1825–1854. Retrieved from http://www.antoniocasella.eu/dnlaw/Church_2012.pdf
Begley, Sharon (2006-12-15). "A Pentagon Agency Is Looking at Brains -- And Raising Eyebrows".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Huang, Jonathan Y.; Margaret E. Kosal (2008-06-20). "The security impact of the neurosciences". 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
Clancy, Frank (2006-01-17). "At Military's Behest, Darpa Uses Neuroscience To Harness Brain Power". Neurology Today. 6 (2): 4, 8–10. doi:10.1097/00132985-200601170-00004.
Kluger, Jeffrey (2009-03-17). "Safety Concerns Raised Over Popular Wakefulness Drug". Time.
Petoft, Arian (2017). "Controversial Brain Imaging as a Terrorism Emergency Measure in 神经法学 Discourse" (PDF). Neurology & Neurotherapy Journal.
Merikangas, James R. (2008). "Commentary: Functional MRI Lie Detectio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sychiatry and the Law. 36 (4): 499–501. PMID 19092067.
Morse, Stephen J. (2006). "Brain Overclaim Syndrome and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A Diagnostic Note" (PDF). Ohio State Journal of Criminal Law. 3: 397.
Buchen, L (18 April 2012). "Science in court: Arrested development" (PDF). Nature. 484 (7394): 304–6. doi:10.1038/484304a. PMID 22517146.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丁香叶与你快乐分享

微信公众号

管理员微信

服务时间:8:30-21:30

站长微信/QQ

← 微信/微信群

← QQ

Copyright © 2013-2024 丁香叶 Powered by dxye.com  手机版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