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用单针/双针带线【出售】-->外科训练模块总目录
0.5、1、2、3.5、5mm仿生血管仿生体 - 胸腹一体式腹腔镜模拟训练器
仿气腹/半球形腹腔镜模拟训练器
[单端多孔折叠]腹腔镜模拟训练器
「训练教具器械汇总」管理员微信/QQ12087382[问题反馈]
开启左侧

使用可吸收或不可吸收的皮肤缝线修复唇裂后即刻伤口愈合并发症的对比研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5 00:02: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概要
目标
该研究的目的是比较在唇裂修复中使用可吸收或不可吸收缝合线进行皮肤闭合后的伤口愈合并发症。

材料和方法
这是一项随机对照试验,在尼日利亚拉各斯州Idi Araba拉各斯大学教学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进行。招募了60名需要进行原发性或继发性唇裂修复并满足所有入选标准的受试者,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Vicryl组或尼龙组)。在术后第3天,第7天和第14天(POD)检查所有受试者的手术伤口是否存在组织反应性,伤口裂开和局部伤口感染。

结果
出血,组织反应性,伤口裂开和局部伤口感染被确定为唇裂修复后的伤口愈合并发症。 POD3术后伤口愈合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3.3%。与不可吸收(尼龙)缝线相比,使用可吸收(Vicryl)缝合线在整个评估期间组织反应性更常见,尽管差异仅在POD7上有统计学意义(P = 0.002)。在整个观察期间,两组之间伤口裂开和感染的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异。

结论
在使用Vicryl或尼龙在唇裂修复期间皮肤闭合后,伤口裂开和手术部位伤口感染的发生率没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然而,在Vicryl组中记录的组织反应性比在POD7上的尼龙组中更多。必须特别注意检测伤口愈合并发症的发生,特别是组织反应性,每当Vicryl缝合线用于唇裂修复中的皮肤闭合时。

关键词:伤口愈合,口面裂,可吸收,不可吸收,缝合

I. 介绍
唇裂和腭裂是第二常见的主要先天性异常(1:750至1:1,000活产)1,2,其中俱乐部足是最常见的。3,4 在先天性口面异常的范围内,唇裂和腭裂仍然是最常见的 5。唇缺损的重建涉及口外和经口切口,并且用缝合材料初步闭合手术伤口是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步骤。6,7,8

理想的缝合材料的普遍接受的特征包括优异的拉伸强度,良好的结节安全性,优异的处理特性,最小的组织反应,没有过敏性,抗感染性,以及当组织修复达到令人满意的水平时最终的吸收[9,10]。在几乎每次外科手术中,缝合材料都需要用于重建切​​开或损坏的组织以及用于结扎主要血管。11 手术后的一些并发症可能直接归因于缝合材料本身。9 因此,每位外科医生都必须了解不同缝线的特性和行为,因为所用材料的类型无疑会影响手术效果。11

传统上,唇裂修复中的皮肤闭合仅使用精细的,不可吸收的缝合线来最小化瘢痕形成。12 然而,使用不可吸收缝合线的缺点在于需要在术后切除缝合材料,这通常需要镇静或全身麻醉。9,12 还尝试了局部麻醉剂局部麻醉制剂,但这些并非没有风险。12 对于婴儿而言,缝合线的移除通常是一种折磨,因为婴儿会采取暴力行动来缓解束缚。父母也非常痛苦,他们必须目睹孩子的痛苦。12  可吸收缝线过去也被其他人用过,效果很好。13

因此,该研究的目的是比较在唇裂修复中使用可吸收和不可吸收缝线后的即刻伤口愈合并发症。


II. 材料和方法
这是一项随机对照研究,采用可吸收(Vicryl)或不可吸收(尼龙)皮肤缝合术后唇裂修复术后伤口愈合并发症。 2013年5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所有患有先天性唇裂的患者和在唇裂修复后需要进行唇修正并且在拉各斯大学教学医院(Idi Araba,拉各斯州,尼日利亚)的裂缝诊所满足入选标准的所有受试者均包括在2013年5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在研究中。该研究的批准来自拉各斯大学教学医院的健康研究和伦理委员会(批准号:ADM / DCST / HREC / VOLXVI / APP / 747)。

借助于计算机生成的(GraphPad软件,La Jolla,CA,USA)随机序列将所有受试者随机分配至A组(Vicryl皮肤缝合线)或B组(尼龙皮肤缝合线)。单侧唇裂和双侧唇裂在3至6个月时或在出现之后尽快修复。在全身麻醉下对57名受试者进行手术修复,而在3名受试者的局部麻醉下进行手术。

使用Millard旋转推进或Tennison-Randall三角手术技术进行单侧唇裂的手术修复,同时使用Millard叉瓣技术修复双侧唇裂。缝合完成后,将皮肤伤口用Sofra-Tulle纱布修整,在其上放置干纱布,并在干纱布上施加石膏。

静脉注射术前预防性抗生素(头孢曲松100 mg / kg体重)和地塞米松0.4 mg / kg体重。

1.缝合材料
A组:在切割针上使用1.5公制Ethicon涂覆的Vicryl 4/0缝线进行皮肤层的缝合,尺寸为17.5mm(Johnson&Johnson,New Brunswick,NJ,USA)。

B组:在切割针上使用1.5公制尼龙4/0缝线进行皮肤层的缝合,尺寸为17.5mm(Ogotex,Lagos,Nigeria)。

2.术后伤口护理
在用Hibitane-in-water清洁后,在手术后的最初24小时施用Sofra-Tulle纱布敷料。随后将伤口打开,然后用涂有纱布拭子的无菌生理盐水每日温和清洁,直到术后7天取出所有不可吸收的缝合线。可吸收的缝合线被重新吸收。在手术后定期检查受试者并在术后日(POD)3,POD7和POD14修复后进行评估。14

在POD3,POD7和POD14上评估所有伤口是否存在组织反应性,伤口裂开,局部伤口感染和任何其他伤口愈合并发症。

3.组织反应性
组织反应性被定义为缝合部位的红斑和/或结痂,其从手术伤口延伸超过3mm 14 所有受试者在POD3,POD7和POD14上检查其修复的嘴唇,以获得从手术伤口延伸3mm的红斑和/或外壳的证据。根据是否存在红斑,这被记录为“是”或“否”。通过用生理盐水清洁伤口来管理组织反应性,并随后直至组织反应消退。

4.伤口裂开
这被定义为自发性缝线破坏,这不是创伤的结果,如刮伤3。在POD3,POD7和POD14上检查伤口部位是否有自发缝线破裂的证据。这被记录为“是”或“否”,具体取决于它是否存在。对于伤口裂开的病例,用生理盐水清洁伤口,施用Sofra-Tulle纱布敷料,并且跟踪患者直至解决。

5.局部伤口感染
当伤口含有化脓物质和/或显示其他感染临床症状(温暖,红斑,局部压痛)时,诊断为局部伤口感染。3 检查手术伤口是否有脓性分泌物的证据,有或没有其他局部感染迹象,如POD3,POD7和POD14的温暖,红斑和局部压痛。根据是否存在一种或多种这些感染临床症状,将其记录为“是”或“否”。在局部伤口感染的情况下,用生理盐水清洁伤口,并应用Sofra-Tulle纱布敷料。将受试者置于延长的抗生素方案(头孢曲松50mg / kg体重,术后给予所有受试者的初始剂量后4天)。

使用SPSS for Windows(版本17.0; SPSS Inc.,Chicago,IL,USA)进行数据分析。数据以表格的形式呈现。适当时使用其他描述性和推论性统计。使用卡方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对于预期计数小于5的细胞)比较两组之间的并发症发生率。对于所有比较,采用P <0.05作为建立统计显著性的标准。


III. 结果
本研究包括总共60名需要唇裂修复的受试者(每组30名)。 男性32例,女性28例,比例为1.1:1。 研究对象的总体年龄为3个月至48岁。 受试者的中位年龄为0.39岁。 两组的性别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 = 0.12)。

最常见的口面裂隙是单侧唇裂和腭裂(43.3%),其次是单侧唇裂和/或肺泡(38.3%),双侧唇裂和腭裂(13.3%),以及双侧唇裂和/或泡(5.0%)。 表1显示了两组中面部裂隙的年龄,性别和呈现方式。

表1
t1.jpg

在唇裂修复后观察到的不同类型的伤口愈合并发症是出血,组织反应性,伤口裂开和局部伤口感染。 在20名受试者中观察到POD3共25个并发症。 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组织反应性,占并发症的80%。(表2)仅有1例局部伤口感染(4.0%)。 此后并发症总数减少至17例(POD7)和3例(POD14)。 在整个观察期间观察到组织反应性和伤口裂开。 使用Millard旋转推进技术修复了29个单侧裂缝,并使用Tennison-Randall三角手术技术修复了20个裂缝。 两种技术在即刻伤口愈合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无显著差异(P> 0.05)。

表2
t2.jpg

表3和表4显示了两组中观察到的并发症类型。 在观察期内,并发症的发生率下降。 在A组中观察到所有四种不同类型的伤口愈合并发症,而在B组中仅观察到两种类型的并发症(组织反应性和伤口裂开)。

表3
t3.jpg

表4
t4.jpg

表5比较了两组的组织反应性。 A组与P组3,POD7和POD14组相比,组织反应性更多(12例); 然而,差异仅在POD7有统计学意义(P = 0.002)。 此外,POD14组织反应性的2例发生在A组。在整个观察期内,两组间伤口裂开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 (表6)在A组中观察到两例伤口感染病例(POD3和POD7各一例)。在POD14的两组中均未观察到伤口感染的病例。

表5
t5.jpg

表6
t6.jpg


IV. 讨论
最常见的唇裂修复术后伤口愈合并发症包括肥厚性瘢痕,伤口裂开,局部感染,出血,组织反应和唇裂。15,16,17 大多数这些并发症发生在术后的不同时间。16,18,19 它们一般分为术后早期和晚期并发症。19,20 有几篇报道侧重于术后晚期伤口愈合并发症;然而,晚期并发症需要术后较长时间的评估[16,19,20]。肥厚性瘢痕和唇缺口通常被研究为术后晚期伤口愈合并发症。15 本研究评估了唇裂修复术后早期手术伤口并发症。

伤口愈合过程通常分三个阶段进行:炎症,增殖和重塑。21,22 然而,这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其中一个阶段的开始和另一个阶段的结束无法明确定义,并且阶段之间存在相当大的重叠。21 在本研究中,在手术后14天内评估伤口愈合,这解释了为什么所识别的大多数并发症与炎症阶段或伤口愈合的炎症/增殖阶段之间的重叠相关。与重塑阶段相关的伤口愈合并发症,例如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需要较长时间的术后评估。

在本研究中,记录了伤口愈合并发症,出血,组织反应性,伤口裂开和局部伤口感染。这与先前的研究相似,其中在cheilorraphy之后报道了出血,伤口裂开和局部感染。17,22 一些作者还报道了组织反应性,伤口裂开和局部感染作为儿科患者进行各种手术后的伤口愈合并发症。23,24,25,26,27,28 一些作者认为,更长的住院时间会导致这些并发症的发生。17,29

本研究中伤口愈合并发症的患病率为33.3%。 Ugburo等[16]和Kim和Rothkopf也报道了术后早期伤口愈合并发症,17 但发病率较低(6%)。然而,Lees和Pigott19报告没有这些并发症。 Ugburo等[16]和Kim和Rothkopf [17]研究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的原因是术后24小时内出院的受试者出院后住院时间较短,这与受试者不同。术后至少入院5天。这可能导致本研究中记录的并发症发生率更高。

唇腭裂术后临床上显著的术后出血。30,31 通过细致的解剖,止血和闭合可以避免出血。30 在手术期间注意使用含有肾上腺素的局部麻醉剂进行手术。30 一些外科医生使用放大镜或显微放大镜进行手术,确定任何小的出血点。此外,粘膜,肌肉和皮肤的分层闭合也确保了干燥的手术区域。30 手术后预计会出现少量出血,并且可能会出现一些放大,因为它与口腔和鼻腔分泌物混合。30  Demey等[20]报道唇裂修复术后出血发生率为3.1%,其结果与Tempest的研究结果一致。32 在本研究中,只有一名受试者(1.7%)在感染后第3天出现出血。正如其他作者所观察到的那样,缝合线的滑动是导致出血的原因。血液流失并不能保证输血,因为出血仅在压迫时停止。

组织反应性指示炎症反应,其在缝合后的最初几天内发展。33,34 在组织反应性方面,经常研究各种缝合材料,包括棉,编织丝,聚酯,尼龙和猫肠。33,35 然而,研究结果仍有争议。33,35 据报道,聚酯缝线引起轻度炎症反应,而棉线则与强烈的组织炎症反应有关。 35 Parell和Becker [23]对Vicryl和Prolene在面部皮肤伤口的使用进行了比较,报告总患病率为4.5%。这类似于Edwards和Elson记录的4%的患病率。24 然而,Mouzas和Yeadon报道,25 在1975年英国进行的一项研究中,组织反应性的流行率为19%。技术进步被认为是前面提到的美国和欧洲研究中组织反应性发生率较低的原因。还解释了1995年在英国进行的研究中,与20年前进行的研究相比,组织反应性的发生率较低。本研究中组织反应性的患病率为33.3%,远高于其他作者的报道。较高的患病率可能与较高的炎症组织反应形成倾向和其他并发症如肥厚性瘢痕有关,黑人群体相对于白人对应物更常见。36 通过用生理盐水清洁伤口直至组织反应消退来管理本研究中具有组织反应性的患者。

伤口开裂或伤口破裂归因于呕吐,咳嗽或残留物26引起的愈合部位压力增加26。这可能导致肉芽形成不足或脆弱血管破裂。26 据报道,唇裂手术中伤口裂开的患病率从0%到7.5%不等。3 Reinisch等[30]观察到123个唇裂受试者中有7个(5.7%)的伤口裂开。其中五名受试者年龄超过九个月。年龄相关的流动性和活动是这一结果的原因。 Holger等[27]报道伤口裂开的患病率为4.5%。本研究中伤口裂开的5%患病率与其他人报道的相似。30 这种相似性可能是由于本研究中使用的Vicryl和早期提到的研究中使用的铬肠在皮肤伤口中的相似拉伸强度。37 定期清理愈合部位导致问题得到满意解决。

本研究中记录的伤口感染发生率低与其他人的报告相当。28 这可能是由于在手术过程中使用无菌技术,以及术后细致的伤口护理。通过清创术和延长的抗生素治疗方案来控制伤口感染。

A组一例患者术后出血和局部伤口感染的发生可能是由于可吸收缝线材料未打结或患者母亲对手术部位处理不当造成的。

两个研究组中组织反应性发生率的比较显示,在整个评估期间,可吸收缝线组中观察到的组织反应性比不可吸收组中更频繁,尽管差异仅对POD7有显著性。 Parell和Becker[23]比较了在面部皮肤伤口中使用Vicryl和prolene的组织反应性,发现组织反应性的发生率没有差异。 Edwards和Elson[24]未在可吸收(聚二恶烷酮)组中记录任何组织反应性病例,而在不可吸收(尼龙)组中记录的发生率为8.6%。 Mouzas和Yeadon[25]在另一项研究中比较了可吸收(Dexon)和不可吸收(尼龙)缝合线在伤口修复中报告的可吸收(Dexon)和不可吸收(尼龙)组的组织反应性分别为16%和19.7%。 Katz等[35]和Leknes等[38]提出,细菌对缝合材料的粘附,特别是复丝类型,在组织反应性的原因中起着关键作用。 Hochberg等[37]和Tajirian和Goldberg[39]也报道了尼龙诱导组织反应的可能性低于Vicryl。这些结果可以解释为什么在本研究中可吸收(Vicryl)组中存在更多的组织反应性病例。

在本研究中,两个研究组的伤口裂开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异。尼龙表现出比Vicryl更低的摩擦系数,这增加了结解开的可能性,从而在使用尼龙时导致伤口开裂。然而,当使用尼龙[37]缝合皮肤时,在结中使用增加数量的抛出可以补偿这种限制。 Holger等[27]在一项关于伤口裂开的研究中,该研究与用于面部撕裂的可吸收(铬肠)和不可吸收(尼龙)缝合线相关,报告了可吸收组(6%)比不可吸收组更多的病例。 (2%)。相比之下,Karounis等[28]在用铬肠或尼龙修复的儿科面部撕裂修复的另一项研究中报道,接受尼龙修复的患者(11.1%)的伤口裂开发生率高于接受铬肠线修复的患者( 2%)。 Gabrielli等[14]和Marcusson等[40]发现,用于整形手术的可吸收缝线和不可吸收缝线之间伤口裂开的患病率无统计学差异。据报道,缝合线的类型和口径对短期术后伤口愈合并发症没有任何临床显著影响。相反,患者的一般特征(年龄和性别),伤口长度和部位以及外科医生的经验是导致感兴趣结果的主要风险因素[14]。

本研究中局部伤口感染的发生率较低,仅在可吸收组中观察到。 使用适当的无菌技术可能导致伤口感染的低流行率。 流体吸收和毛细管作用是多丝缝合线的固有特性,并且与缝合线传输和传播导致伤口感染的微生物的能力有关。 Vicryl是一种多丝缝合线,预计比单丝缝合线尼龙更能表现出这些性能。 Rothenburger等[41]报道,像Vicryl这样的缝合材料的多丝性质在局部伤口感染的原因中起作用。 Murphy等[42]也报道了与可吸收(聚葡萄糖酸盐)缝线相关的手术伤口感染的低发生率(2.2%)。 其他几位作者也报道了与可吸收缝线相关的手术伤口感染率不高/低[23,24]。


V. 结论
出血,组织反应性,伤口裂开和局部伤口感染被确定为唇裂修复后的伤口愈合并发症。虽然在可吸收组中观察到所有四种,但在不可吸收组中仅鉴定出组织反应性,伤口裂开和局部伤口感染。在整个评估期间,组织反应性在可吸收组中比在不可吸收组中更常见,尽管差异仅在POD7上具有统计学显著性。 POD3,POD7和POD14两组伤口裂开发生率无显著差异。此外,POD3和POD7两组伤口感染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在POD14的任一组中均未观察到伤口感染病例。必须特别注意检测伤口愈合并发症的发生,特别是组织反应性,每当Vicryl缝合线用于唇裂修复期间的皮肤闭合时。

参考:
A comparative study of immediate wound healing complications following cleft lip repair using either absorbable or non-absorbable skin sutures
1. Costello BJ, Ruiz RL. Cleft lip and palate: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planning and primary repair. In: Miloro M, Ghali GE, Larsen P, Waite P, Peterson LJ, editors. Peterson's principles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2nd ed. Hamilton: BC Decker; 2004. pp. 839–858.
2. Goodacre T, Swan MC. Cleft lip and palate: current management. Paediatr Child Health. 2008;6:283–292.
3. Olasoji HO, Dogo D, Obiano K, Yawe T. Cleft lip and palate in north eastern Nigeria. Nig Q J Hosp Med. 1997;7:209–213.
4. Sitversen A, Wilcox A, Johnson GE, Abyholm F, Vindenes HA, Lie RT. Prevalence of major anatomic variations in oral clefts. Plast Reconstr Surg. 2008;121:587–595. [PubMed]
5. Eigbobo JO, Akadiri OA. Pattern of cleft lip and palate deformities and associated anomalies in a selected Nigerian population. Niger J Plast Surg. 2011;7:59–64.
6. Adeola DS, Ononiwu CN, Eguma SA. Cleft lip and palate in northern Nigerian children. Ann Afr Med. 2003;2:6–8.
7. Robin NH, Baty H, Franklin J, Guyton FC, Mann J, Woolley AL, et al. The multidisciplinary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cleft lip and palate. South Med J. 2006;99:1111–1120. [PubMed]
8. Shinohara H, Matsuo K, Kikuchi N. Absorbable and nonabsorbable buried sutures for primary cleft lip repair. Ann Plast Surg. 1996;36:44–46. [PubMed]
9. Kudur MH, Pai SB, Sripathi H, Prabhu S. Sutures and suturing techniques in skin closure. Indian J Dermatol Venereol Leprol. 2009;75:425–434. [PubMed]
10. Herrmann JB, Kelly RJ, Higgins GA. Polyglycolic acid sutures. Laboratory and clinical evaluation of a new absorbable suture material. Arch Surg. 1970;100:486–490. [PubMed]
11. Saleh F, Palmieri B, Lodi D, Al-Sebeih K. An innovative method to evaluate the suture compliance in sealing the surgical wound lips. Int J Med Sci. 2008;5:354–360. [PMC free article] [PubMed]
12. Choudhary S, Cadier MA. Cleft lip repair: rub off the sutures, not the smile! Plast Reconstr Surg. 2000;105:1566. [PubMed]
13. Edward E., III .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orofacial clefts. In: Peterson LJ, Ellis E, Hupp JR, Tucker MR, editors. Contemporary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4th ed. St. Louis: Mosby; 2003. pp. 633–655.
14. Gabrielli F, Potenza C, Puddu P, Sera F, Masini C, Abeni D. Suture materials and other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issue reactivity, infection, and wound dehiscence among plastic surgery outpatients. Plast Reconstr Surg. 2001;107:38–45. [PubMed]
15. Abdurrazaq TO, Micheal AO, Lanre AW, Olugbenga OM, Akin LL. Surgical outcome and complications following cleft lip and palate repair in a teaching hospital in Nigeria. Afr J Paediatr Surg. 2013;10:345–357. [PubMed]
16. Ugburo AO, Desalu I, Adekola AF, Fadeyibi IO. Day case cleft lip surgery in Lagos, Nigeria. Cleft Palate Craniofac J. 2009;46:636–641. [PubMed]
17. Kim TH, Rothkopf DM. Ambulatory surgery for cleft lip repair. Ann Plast Surg. 1999;42:442–444. [PubMed]
18. Khosla RH, Mabry K, Castiglione CL. Clinical outcomes of the Furlow Z-plasty for primary cleft palate repair. Cleft Palate Craniofac J. 2008;45:501–510. [PubMed]
19. Lees VC, Pigott RW. Early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primary cleft lip and palate surgery--how soon may we discharge patients from hospital? Br J Plast Surg. 1992;45:232–234. [PubMed]
20. Demey A, Vadoud-seyedi J, Demol F, Govaerts M. Early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primary cleft lip and palate surgery. Eur J Plast Surg. 1997;20:77–79.
21. Kanzler MH, Gorsulowsky DC, Swanson NA. Basic mechanisms in the healing cutaneous wound. J Dermatol Surg Oncol. 1986;12:1156–1164. [PubMed]
22. Yamaguchi Y, Yoshikawa K. Cutaneous wound healing: an update. J Dermatol. 2001;28:521–534. [PubMed]
23. Parell GJ, Becker GD. Comparison of absorbable with non-absorbable with sutures in closure of facial skin wounds. Arch Facial Plast Surg. 2003;5:488–490. [PubMed]
24. Edwards DJ, Elson RA. Skin closure using nylon and polydioxanone: a comparison of results. J R Coll Surg Edinb. 1995;40:342–343. [PubMed]
25. Mouzas GL, Yeadon A. Does the choice of suture material affect the incidence of wound infection? A comparison of dexon (polyglycolic acid) sutures with other commonly used sutures in an accident and emergency department. Br J Surg. 1975;62:952–955. [PubMed]
26. Kumar V, Abbas AK, Fausto N. Robbins and Cotran pathologic basis of disease. 7th ed. Philadelphia: Elsevier Saunders; 2005. pp. 113–117.
27. Holger JS, Wandersee SC, Hale DB. Cosmetic outcomes of facial lacerations repaired with tissue-adhesive, absorbable, and nonabsorbable sutures. Am J Emerg Med. 2004;22:254–257. [PubMed]
28. Karounis H, Gouin S, Chalut D, Pelletier H, Williams B.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comparing long term cosmetic outcomes of traumatic pediatric lacerations repaired with absorbable plain gut versus nonabsorbable nylon sutures. Acad Emerg Med. 2004;11:730–735. [PubMed]
29. Rosen H, Barrios LM, Reinisch JF, Macgill K, Meara JG. Outpatient cleft lip repair. Plast Reconstr Surg. 2003;112:381–387. discussion 388-9. [PubMed]
30. Reinisch JF, Li WY, Urata MM. Complications of cleft lip and palate surgery. In: Losee J, Kirschner R, editors. Comprehensive cleft care. New York: McGraw-Hill Medical; 2009. pp. 115–120.
31. Schettler D. Intra-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surgical repair of clefts in infancy. J Maxillofac Surg. 1973;1:40–44. [PubMed]
32. Tempest MN. Some observations on blood loss in hare-lip and cleft palate surgery. Br J Plast Surg. 1958-9;11:34–44.
33. Okamoto T, Rosini KS, Miyahara GI, Gabrielli MF. Healing process of the gingival mucosa and dental alveolus following tooth extraction and suture with polyglycolic acid and polyglactin 910 threads. Comparative histomorphologic study in rats. Braz Dent J. 1994;5:35–43. [PubMed]
34. Silverstein LH, Kurtzman GM. A review of dental suturing for optimal soft-tissue management. Compend Contin Educ Dent. 2005;26:163–166. 169–170. quiz 171, 209. [PubMed]
35. Katz S, Izhar M, Mirelman D. Bacterial adherence to surgical sutures. A possible factor in suture induced infection. Ann Surg. 1981;194:35–41. [PMC free article] [PubMed]
36. Mofikoya BO, Adeyemo WL, Ugburo AO. An overview of biological basis of pathologic scarring. Niger Postgrad Med J. 2012;19:40–45. [PubMed]
37. Hochberg J, Meyer KM, Marion MD. Suture choice and other methods of skin closure. Surg Clin North Am. 2009;89:627–641. [PubMed]
38. Leknes KN, R&#248;ynstrand IT, Selvig KA. Human gingival tissue reactions to silk and expanded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sutures. J Periodontol. 2005;76:34–42. [PubMed]
39. Tajirian AL, Goldberg DJ. A review of sutures and other skin closure materials. J Cosmet Laser Ther. 2010;12:296–302. [PubMed]
40. Marcusson A, Paulin G, Ostrup L. Facial appearance in adults who had cleft lip and palate treated in childhood. Scand J Plast Reconstr Surg Hand Surg. 2002;36:16–23. [PubMed]
41. Rothenburger S, Spangler D, Bhende S, Burkley D. In vitro antimicrobial evaluation of coated VICRYL* Plus Antibacterial Suture (coated polyglactin 910 with triclosan) using zone of inhibition assays. Surg Infect (Larchmt) 2002;3(Suppl 1):S79–S87. [PubMed]
42. Murphy PG, Tadros E, Cross S, MCh DH, Burke PE, Kent P, et al. Skin closure and the incidence of groin wound infection: a prospective study. Ann Vasc Surg. 1995;9:480–482. [PubMed]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丁香叶与你快乐分享

微信公众号

管理员微信

服务时间:8:30-21:30

站长微信/QQ

← 微信/微信群

← QQ

Copyright © 2013-2024 丁香叶 Powered by dxye.com  手机版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