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用单针/双针带线【出售】-->外科训练模块总目录
0.5、1、2、3.5、5mm仿生血管仿生体 - 胸腹一体式腹腔镜模拟训练器
仿气腹/半球形腹腔镜模拟训练器
[单端多孔折叠]腹腔镜模拟训练器
「训练教具器械汇总」管理员微信/QQ12087382[问题反馈]
开启左侧

[交流] 肌腱转移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9-7 22:38: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当一组或一个肌肉因各种原因引起功能减弱或丧失时,可将邻近健全肌肉的肌腱止点转移到合适部位,使平衡失调的肌力恢复较好的平衡,以改善功能,预防畸形的发生,此即肌腱转移术。临床多用于脊髓灰白质炎后遗症的治疗。手术目的是:
  1.替代瘫痪的肌肉,恢复肢体功能 对少数作用单纯的肌肉发生瘫痪时,肌腱转移可以替代其作用,恢复肢体功能。如股四头肌瘫痪,可以利用股二头肌、半腱肌腱作替代转移。
  2.调整肌力平衡,预防畸形发生 对12岁以下的病人,部分肌肉瘫痪后尚未发生畸形者,或虽已发生畸形,但还不是固定性畸形,通过软组织手术可被矫正者,肌腱转移可以调整肌力平衡、改善功能,并可以预防畸形的发生或发展;以后作关节融合术或其他永久性稳定手术时,可以减少骨质的切除,矫形容易完善,疗效能有保证。
  3.辅助骨性矫形手术,防止畸形复发 对部分肌肉瘫痪,已发生骨性畸形,在12岁以上者,施行骨的矫形手术时,应辅以肌腱转移,以改进肌力平衡,防止畸形复发。
  [适应证]
  1.急性脊髓灰白质炎后遗症 经非手术疗法2年,瘫痪肌肉功能不恢复,有条件者可施行肌腱转移术。
  2.周围神经损伤引起一组或一个肌肉的瘫痪,影响肢体功能或有进行性畸形发生,周围神经损伤又无法修复或修复后无效者,可行肌腱转移术。
  3.外伤所致的肌腱缺损不能修复而又影响肢体功能者。
  4.少数痉挛性瘫痪严重影响功能者,可采用肌腱转移来调整肌力平衡以改善功能。
  [手术必备条件]
  1.转移肌肉必须是健全的,并有足够的肌力,能担负起转移后的新功能。肌腱的长度要充分,能转移到预期的新止点。肌肉被转移后肌力必有所减弱。因此,用功能相近的肌肉转移时(如胫前肌瘫痪用腓长肌转移),其肌力最少应有4级;若用功能相反的对抗肌转移时,其肌力必须正常。将肌力不足的肌肉勉强转移,将有弊无利。
  2.肌腱转移术效果能否满意,要一靠转移肌腱的肌力,二靠转移后积极的功能训练。肌力的检查和功能训练都需要病人的合作和主动配合,否则必将影响手术的效果。因此,手术应在病孩能很好合作时(一般最少在5岁以后)才能施行。
  [术前准备]
  一组或一个肌肉瘫痪后,肌力平衡失调,日久必然引起畸形,以及畸形后一系列功能性和结构性变化。因此在术前需详细检查,仔细分析,进行下列必要的准备:
  1.肌肉瘫痪的数量和程度各不相同,由于瘫痪日期的长短,重力的影响,使用的多少以及畸形足的负重,可造成各不相同的畸形。几乎每一个病人的畸形都有其特殊性,甚至同一个肌肉的瘫痪往往可以引起不尽相同的畸形。因此,必须在术前对畸形、肌肉的瘫痪情况、未瘫肌的肌力进行细致的检查和透彻的了解,并充分估计转移后会不会发生新的不平衡,和发生新的畸形。这样才能使手术设计符合病人的具体情况,收到预期的效果。否则,很有可能使原来的畸形没有得到矫正,反而又引起另一种畸形。
  2.所有软组织挛缩性畸形以及骨结构的畸形,必须在腱转移前先予矫正,或在术前先予矫正。想依赖肌腱转移后的肌力来矫正这些畸形是不符合原则的,也是不可能的。只有在畸形被矫正后,转移的肌肉才能保持矫正后的状况和预防畸形的复发。
  3.肌肉瘫痪后,肌力平衡失调,肢体功能受到一定的影响,以致未瘫痪的肌肉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萎缩,肌力也相应减弱,关节活动也有所受限。所以,在术前应加强锻炼,辅以理疗等,使功能尽可能恢复,肌力达到4~5级,以保证手术的效果。
  4.术前2日按常规准备足够范围的皮肤。足部畸形后常在负重部位发生胼胝,术前需用温水泡脚,使皮肤变软、清洁,以利手术。
  [麻醉]
  下肢的手术:儿童多采用基础麻醉加骶管麻醉,成人多选用单侧腰麻或硬膜外麻醉。上肢的手术:小儿可采用基础麻醉加臂丛麻醉或全麻,成人用臂丛麻醉。如果病人合作,最好采用局麻,既安全,又可在术中随时观察肌腱转移后的关节活动情况,和调整转移肌腱的松紧程度,以保证手术效果。
  [手术基本原则]
  为保证肌腱转移术的成功,手术的设计、操作与术后应注意下列事项:
  1.术中必须严格遵守无菌原则,以防感染;虽有轻度的感染,也会引起肌腱周围的粘连而使手术失败。
  2.术中操作必须仔细轻巧,减轻损伤。肌腱的光滑表层及腱系膜要尽量保留,不要乱夹、乱压、乱擦,并经常用湿纱布包绕保护以防干燥。这样才能避免或减少与周围组织粘连。对肌肉的神经、血管供应更不能损伤,一般神经、血管支均在肌肉的上半部进入,因此,在分离肌腹时,尽量不要超过该肌腹的中点之上。
  3.转移肌腱必须取道直线方向,才能直线牵拉,发挥其最大效能。因此,应尽量分离肌腹,使肌腱能通过直线隧道到达新的止点。例如在代股四头肌手术,如果腘绳肌腹向上分离不足,转移后,牵拉髌骨的方向将会向后多于向上,肌肉收缩的效能就会受到影响。
  4.转移肌腱经过的隧道必须滑动无阻。为达到此要求,除肌腱取道直线外,尚需注意隧道的宽敞,如有骨棱或筋膜边缘的阻碍,应予清除。一般多采用被替代腱的腱鞘为隧道,或在皮下脂肪层中另作隧道。前者较后者为好,但后者可以随意调整其直线方向,比较灵活,临床较多采用。
  5.转移肌腱必须有一个牢靠的新止点,才能充分发挥转移肌的牵拉作用。临床常用的有2种固定法: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⑴瘫痪肌远段缝于邻近正常肌腱
(屈食指肌腱远段缝于屈中指肌腱)
⑵邻近肌腱转移缝于瘫痪肌腱
(伸食指肌腱转移缝于瘫痪的伸拇长肌腱)
图1 腱至腱转移法
  ⑴腱至腱固定法:用邻近的正常肌腱转移缝合到瘫痪的肌腱上,以替代瘫痪肌的功能;或将瘫痪肌腱的远端缝合到邻近正常的肌腱上,由其兼管功能[图1]。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⑴转移肌腱穿过瘫痪肌腱裂孔后缝合法⑵末端腱内埋入法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⑶瘫腱转移穿孔缝合法⑷腱至多个瘫腱缝合法
图2 腱至腱固定法
  其优点是瘫痪肌腱的止点不用更改,肌腱的长度有保证;但其缺点是瘫痪肌腱有延展性,日久有可能影响肌肉的收缩效能。因此临床上仅用于上肢、指、趾等部位。儿童的瘫痪肌腱发育不好,不宜用此法。腱至腱固定多用穿孔缝合法[图2]。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⑴皮质骨上固定⑵骨内隧道腱襻固定
发表于 2022-4-30 18:55: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学习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丁香叶与你快乐分享

微信公众号

管理员微信

服务时间:8:30-21:30

站长微信/QQ

← 微信/微信群

← QQ

Copyright © 2013-2024 丁香叶 Powered by dxye.com  手机版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