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食管癌患者而言,根治性放化疗是手术治疗的另一个替代治疗方案,同样可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SCOPE1研究旨在调查在局灶性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和腺癌患者中,在以顺铂和氟嘧啶为基础的根治性放化疗方案上联合西妥昔单抗后对上述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和治疗可行性情况。来自英国Velindre医院的Thomas Crosby等为了试图找到上述问题的答案而设计了相关研究,并将其研究结果发表在Lancet Oncol 4月的在线期刊上。 本研究为多中心、随机、开放式标签、2/3期临床研究,本研究所纳入的受试者为年龄在18岁及以上、经组织学确诊的非转移性食管癌(腺癌、鳞状细胞癌或未分化癌,疾病分期I-III,WHO一般状态分级0-1),这些受试者来自于英国放疗中心,并且他们适合进行根治性放化疗。研究者将符合上述入组标准的受试者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一组受试者仅接受根治性放化疗,另一组受试者在根治性放化疗的基础上联合西妥昔单抗治疗。西妥昔单抗的治疗方案为:第一天400mg/m2,继之以250mg/m2的剂量每周应用一次。在本研究中,研究者根据受试者入组的医院、不接受手术治疗的主要原因、肿瘤组织学特征和肿瘤分期对受试者进行分层。在本研究中应用的放化疗方案如下,第一天:顺铂60mg/m2,第1-21天:卡培他滨625mg/m2,共4个疗程。在进行第3和第4个疗程治疗时,受试者同步接受总剂量为50Gy的放疗(分25次进行)。对2期研究而言,本研究的主要终点事件是在治疗后第24周时未出现治疗失败的受试者所占的比例;而对于3期研究而言,主要终点事件为受试者的总体生存期。研究者采用意向治疗分析法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本研究为国际标准随机对照研究,注册号为47718479。 共有258名受试者被纳入研究中,两组的受试者分为129人,这些受试者来自于英国的36个研究分中心,受试者入组时间为2008年2月7日至2012年2月22日。在进行3期临床研究时,由于研究达到了无效的标准,研究者停止了对受试者的入组,但是研究者仍继续对入组的受试者进行随访直至达到随访时间至少为24周(对于存活的受试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6.8月,IQR 11.2-24.5)。与仅接受放化疗的受试者(121人中有93人)相比,放化疗联合西妥昔单抗组的受试者(119人中有79人)在第24周时治疗没有出现失败的受试者数更少,两组比例分别为76.9%和66.4%。此外,放化疗联合西妥昔单抗组的受试者的中位总体生存期也更短,为22.1月(95%可信区间为15.1-24.5),而放化疗组的受试者的中位总体生存期为25.4月(95%可信区间为20.5-37.9),两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研究者发现,在放化疗联合西妥昔单抗组的受试者出现非血液系统3级或4级不良反应事件的人数更多,两组分别为102人(79%)和81人(63%),差异同样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最常见的3级或4级不良反应事件为白细胞计数降低(放化疗联合西妥昔单抗组/放化疗组:12%/19%)、中性粒细胞绝对值降低(放化疗联合西妥昔单抗组/放化疗组:11%/16%)、疲劳(放化疗联合西妥昔单抗组/放化疗组:20%/19%)和吞咽困难(放化疗联合西妥昔单抗组/放化疗组:27%/29%)。 本研究结果指出,在适合进行根治性放化疗的食管癌患者中,并不推荐在标准放化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西妥昔单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