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评估植入性心脏复律除颤器与否对射血分数(LVEF)在30%—35%的心衰患者的影响。 设计、参与及参与者: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国家心血管数据注册ICD登记数据中医保人员(NCDR,2006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中LVEF30%—35%且在住院期间植入ICD的心衰患者;对比的相似患者为遵循指南治疗之心衰(GWTG—HF,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31日)数据库中未植入ICD的患者。同时也对比两个数据库中LVEF<30%的心衰患者。LVEF30%—35%的患者有3120例,其中匹配队列有816例,LVEF<30%患者有4578例,匹配队列2176例。采用倾向评分和Cox模型分析。 主要结局为全因死亡率。 结果:研究者对两个数据库的患者进行了匹配分析,在LVEF30%—35%患者中,两个匹配组各408例患者的基线特征无明显差异,经过中位4.4年的随访,NCDR—ICD中248例患者死亡;经过中位2.9年的随访,GWTG HF中249例患者死亡。在在LVEF30%—35%患者中,植入ICD患者的3年全因死亡率较未植入ICD患者明显降低(51.4% vs 55.0%;HR 0.83 [95% CI,0.69-0.99];P =0.04)。同样植入ICD同样可以提高LVEF<30%患者的3年生存率( 45.0% vs 57.6%;各有634和660总死亡;HR 0.72 [95% CI, 0.65-0.81]) 结论:在医疗保险受益且因心衰(LVEF≤35%)住院的患者中,预防性植入ICD较未植入ICD可提高患者的3年生存率。这些发现支持指南对LVEF≤35%患者植入预防性ICD的推荐。 有研究表明,左室收缩功能障碍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风险明显增加。尽管已有多项随机对照试验证实,植入性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是现有治疗方法中预防心衰患者心源性猝死的最佳方法,但临床实践中对预防性植入ICD的使用仍存在较大争议。许多不确定性在于现实世界中ICD对患者的生存获益与临床试验不同。 尽管在大部分随机试验中,预防性植入ICD的适应标准为LVEF≤35%,实际纳入患者的中位LVEF通常小于30%。左室射血分数(LVEF)30%—35%的患者是一个重要的群体,美国大部分预防性植入ICD的患者均在此群体中,而对这部分患者预后的研究也显得尤为重要。 使用NCDR和GWTG-HF这两个数据库,我们评估了植入性心脏复律除颤器与否对射血分数(LVEF)在30%—35%的心衰患者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