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时常需要补液,掌握补液的方方面面是工作顺利展开的基石。短小精悍的补液精华,花 5 分钟,全部拿走! 补液量怎么算? 1. 根据体重计算: 2 mL/(kg.h),也就是 48 mL/(kg.d)。一般为 2500-3000 mL。 2. 根据体温调整: 大于 37 ℃,每升高一度,多补 3-5 mL/kg。 3. 温馨提示: (1)应估计病人入院前可能丢失的累积量,在第一个 24h 只补1/2量。 (2)还应估计病人昨日丢失的液体量,如呕吐、腹泻等丧失的液体量。 (3)每天正常生理需要液体量,按 2000 mL 计算。 补钾量怎么算? 由于临床上补钾时应格外小心,所以特别提一下补钾量的计算。 1. 计算公式: 钾缺失(mmoL)=(4.5-实测血钾)*体重(kg)*0.4。 1g 氯化钾=13.6 mmoL K;每日补钾量为=生理量+钾缺失。 2. 分级补钾: 轻度缺钾 3.0-3.5 mmoL/l小时,全天补钾量为 6-8 g。 中度缺钾 2.5-3.0 mmol/l小时,全天补钾量为 8-12 g。 重度缺钾<2.5 mmol/l小时,全天补钾量为 12-18 g。 3. 温馨提示: (1)补钾以口服补较安全,速度不宜过快,一般<20 mmoL/h。 (2)见尿补钾,尿量需>30 mL/h。 (3)低钾时不宜给糖,100g 糖=消耗 2.8g 钾。 补液记住这8条 1. 尿量适宜。 肾功正常时,尿量大都能反映循环情况。 一般要求成人均匀地维持每小时尿量 30-40 mL。低于 20 mL 应加快补液;高于 50 mL 则应减慢。 有血红蛋白尿者,尿量要求偏多;有心血管疾病、复合脑外伤或老年病人,则要求偏少。 2. 安静、神志清楚、合作,为循环良好的表现。 若病人烦躁不安,多为血容量不足、脑缺氧所致,应加快补液。如果补液量已达或超过一般水平而出现烦躁不安,警惕脑水肿可能。 3. 保证末梢循环良好、脉搏心跳有力。 4. 无明显口渴。 如有烦渴,应加快补液。 5. 保持血压与心率在一定水平。 一般要求维持收缩压在 90 mmHg 以上,脉压在 20 mmHg 以上,心率每分钟 120 次以下。 脉压的变动较早,较为可靠。 6. 无明显血液浓缩。 但在严重大面积烧伤,早期血液浓缩常难以完全纠正。如果血液浓缩不明显,循环情况良好,不可强行纠正至正常,以免输液过量。 7. 呼吸平稳。 出现呼吸增快,考虑缺氧、代谢性酸中毒、肺水肿、急性肺功能不全等,及时调整输液量。 8. 维持中心静脉压于正常水平。 一般而言,血压低、尿量少、中心静脉压低,表明回心血量不足,应加快补液; 中心静脉压高,血压仍低,且无其他原因解释时,多表明心输出能力差。补液宜慎重,并需研究其原因。 由于影响中心静脉压的因素较多,特别是补液量较多者,可考虑测量肺动脉压和肺动脉楔入压以进一步了解心功能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