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I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重要手段,随着DTC发病率的逐渐增高,近年来对131I治疗该疾病的理念不断更新。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组织编写了《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指南》(2014 版)。以下是专家推荐意见总结。 •甲状腺结节的评估要点是良恶性鉴别。 •重视评价有甲状腺癌家族史、颈部受照射史、年龄、性别等与恶性特征相关的甲状腺结节。 •应常规检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血清TSH水平。 •不建议用血清Tg来评估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 •直径>1cm且伴有血清TSH降低的甲状腺结节,应行甲状腺131I或99Tc核素显像,以判断结节是否有自主摄取功能。 •不建议将CT、MRI和18F-FDG PET检查作为评估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常规方法。 •术前评估甲状腺结节良恶性时,FNAB是灵敏度和特异性最高的方法。 •超声引导下FNAB可以提高取材成功率和诊断准确性。 •DTC患者均应进行术后AJCC TNM分期和复发危险度低、中、高危分层,以助于预测患者预后,指导个体化的术后治疗和随访方案。 •DTC手术后,选择性应用131I清甲治疗。 •妊娠期、哺乳期、计划短期(6个月)内妊娠者禁忌131I清甲治疗。 •清甲治疗前,停用左旋甲状腺素(L-T4)至少2周或使用thTSH,使血清TSH升高至>30 mU/L。 •131I清甲治疗前应低碘饮食(<50 ug/d),避免应用含碘造影剂和药物(如胺碘酮等)。 •131I清甲治疗前对患者进行辐射安全防护指导。 •非高危DTC患者清甲治疗的131I剂量为1.11-3.7GBq。 •131I清甲治疗后2-10d内应进行Rx-WBS检查。 •治疗前停用甲状腺素的DTC患者131I清甲治疗后24-72h内开始进行甲状腺素治疗。 •对摄碘性DTC转移或复发病灶,可选择性应用131I清灶治疗。 •颈部淋巴结转移者,给予131I 3.7-5.55GBq。 •131I是治疗DTC肺转移的有效方法,131I治疗DTC肺转移的常用剂量为5.55- 7.4CBq。 •孤立的有症状的骨转移灶宜考虑外科手术切除。 •虽然131I很难治愈骨转移灶,但可以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故对摄碘的骨转移病灶宜进行131I治疗。 •不管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灶是否摄碘,都应当首先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DTC患者131I治疗后均应行TSH抑制治疗。 •131I治疗后根据患者危险度分层及时给予相应的TSH抑制治疗,中、高危DTC患者TSH抑制至<0.1 mU/L,低危DTC患者TSH抑制在0.1-0.5mU/L。 •L-T4的起始剂量视患者年龄和伴发疾病情况而异。 •L-T4应当清晨空腹顿服。在剂量调整期间,约每4周测定1次血清TSH。 •妊娠期内应根据孕周的增加适当增加L-T4剂量,定期检测甲状腺激素和TSH水平,以调整L-T4的剂量。 •对已接受131I治疗的DTC妊娠期患者,应保持与病情相应的TSH抑制水平。 •抑制治疗时应注意预防和治疗相应并发症。 •女性DTC患者在131I治疗后6-12个月内避免妊娠。男性6个月内避孕。 •建立符合辐射安全和医疗安全的131I治疗隔离区,确保病人和周围环境的辐射安全。 •不建议在DTC随访中常规使用MRI及18F-FDCPET检查。 •在常规治疗无效的进展期碘难治性DTC,可以考虑使用靶向药物如索拉非尼的治疗。 全文详见http://oncol.dxye.com/article/887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