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堪萨斯大学医学中心报道了一则被诊断为肠套叠的女婴在手术切除阑尾后发现蛲虫的病例,发表在 The Journal of Pediatrics 上。 肠套叠是小儿肠梗阻最常见的原因,大多数情况下,病毒感染(常来自上呼吸道)导致肠道淋巴组织膨大,产生一个始动点导致远端肠管的近侧部分产生“伸缩”,从而引起肠套叠。如患者无腹膜炎可首先使用正压灌肠复位术,如果失败才考虑手术。 本例报道的是一名11月龄女婴,临床诊断为肠套叠,无法给予灌肠治疗,在手术治疗时发现回盲部肠套叠,且区域伴有肠系膜淋巴结炎。缓解肠套叠后,尽管阑尾表现正常,但是为了避免切口部位杂乱故切除阑尾。 病理回报结果证实阑尾中可见蛲虫(图1、图2)。患者恢复顺利,出院给予抗虫灵治疗。 图1 阑尾包含多个蛲虫(2倍) 图2 蛲虫包含多个卵子 全球估计有2亿人感染蛲虫,其摄入卵在小肠孵化,成虫生活在盲肠。完成交配后,雌虫迁移出肛门,在肛周区域存放虫卵。卵的存在使得病人产生瘙痒刺激,增加了肛-口传播。目前治疗方法包括甲苯咪唑或其它抗寄生虫剂。 在本病例中,患者最近未病毒感染或全身淋巴结肿大。盲肠区局部炎症反应的淋巴结表明,蛲虫的感染是引起肠套叠的始动点。虽然寄生虫在一些动物中能够引起肠套叠,但是在人类中,由于蛲虫引起的肠套叠是非常罕见。肠套叠可由任何始动点引起,例如本文中,即使没有病毒感染,依旧可以因引起肠套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