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周积液是腹部创伤、急慢性胰腺炎和胰腺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传统的超声内镜引导下的引流术治疗胰周积液一般放置塑料支架,但因塑料支架直径过小、操作时间过长且常常需要同时放置多个而饱受诟病。 2007年以来,陆续有文献报道全覆膜自膨式金属支架(fully covered self-expandable metal stent,FCSEMS)的使用,称其口径大,容易放置,操作时间短,增加治愈率,甚至可用于治疗游离型胰周积液。 但是这些文献报道的均是单中心、小样本试验,为了进一步评估FCSEMS治疗胰周积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来自澳大利亚奥斯汀健康中心的Chandran教授等做了一项回顾性研究,其结果发表在2014年的近期GIE杂志上。 该研究纳入了2013年1月-2013年8月在澳大利亚13个中心行超声内镜引导下置入FCSEMS引流的47位胰周积液患者,均使用TaeWoong公司生产的Nagi支架,其中9人行内镜下坏死组织清除术。 该研究主要终点为支架置入成功率、早期(<24h)和晚期(>24h)并发症以及疾病的转归。次要终点为支架置入和回收的难易程度、操作时间、行坏死组织清除术的患者的结局。 期间一共放置54个支架,53个成功,技术成功率为98.1%。36例患者缓解(76.6%),其中34例维持超过6个月(94.4%)。 早期并发症包括4例支架移位(7.4%),4例继发感染(7.4%),1例出血(1.9%)和1例支架脱入窦道(1.9%)。晚期并发症包括6例自发性支架移位(11.1%),3例反复支架堵塞(5.6%),3例组织嵌入(5.6%)和2例血性积液(3.7%)。 经内镜操作者评估,大多数FCESMS的置入(48/54,88.9%)和回收(31/35,88.6%)比猪尾支架更加便利。放置支架的中位操作时间为30min(范围12-90min)。行坏死组织清除术的亚组中,4人缓解(44.4%),4人需外科手术治疗(44.4%),1人死于其他不相关的病因。
研究人员由此得出,尽管全覆膜自膨式金属支架与传统的猪尾支架相比更容易放置和回收,但将其用于胰周积液的治疗仍有局限性,包括高费用、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和低于预期的治疗缓解率。 但该研究也有相对不足,1、仅为回顾性研究;2、不同患者支架放置后的随访有差异;3、仅使用特定的一款支架,并不能代表不同设计的其他所有支架。所以未来仍需更多的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评估FCSEMS对于胰周积液的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