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一名69岁女性(孕2产2,体质指数BMI 40)因四周疲劳、非故意体重减轻、左侧腹部痉挛性疼痛和排便习惯改变(以稀便频率增加为特征)而到初级保健机构就诊。患者的既往病史可疑为子宫内膜异位症伴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为此患者于39岁时接受了全子宫切除术和双侧卵巢切除术。其他合并症包括2型糖尿病(采用基础-餐时胰岛素治疗)和高血压(正在服用β受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和噻嗪类利尿剂)。由于既往因梗阻性尿路疾病而接受肾切除术,患者单侧肾脏植入了JJ支架。子宫切除术后的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了子宫内膜异位症伴卵巢受累。术后,患者接受了13个月的间断性雌激素替代疗法 (HRT)。患者无明显的结直肠癌或子宫内膜癌家族史。
胸部、腹部和盆腔的计算机断层扫描 (CT) 成像显示乙状结肠肿瘤伴腹膜受累,以及微小且形状不明的肺结节(图1、2)。后续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PET) 证实了原发性乙状结肠肿块的代谢活动,与N1淋巴结受累相符,且无远处转移的证据,因此分期为T4N1M0。此外,CA125 水平评估结果在正常范围内。
图1. 胸部-腹部-盆腔CT冠状切面,显示乙状结肠肿块几乎阻塞肠道(红色箭头)。
CT:计算机断层扫描
图 2. 胸腹盆CT轴向切面,显示乙状结肠肿块(红色箭头)。
CT:计算机断层扫描
组织病理学检查(包括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腺癌坏死碎片遍布整个肠壁,从粘膜层延伸至固有肌层,直至浆膜脂肪层。邻近组织可见子宫内膜异位症灶。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细胞角蛋白 7、波形蛋白和 CD10 呈阳性,雌激素受体也呈阳性,进一步明确肿瘤来源于子宫内膜。
患者病情持续缓解三年,定期血液检查和 CT 扫描未显示复发迹象。然而,为检查血尿而进行的泌尿道CT扫描偶然发现了新的肝脏病变,并可能由于邻近的腹膜软组织疾病而侵犯膀胱(图3),而这些病变在四个月前的影像学检查中并不存在。超声引导下肝活检及免疫组化染色提示这些病变可能源于默克尔细胞癌。不幸的是,患者随后因多器官衰竭住院时间延长,并在不久后去世。
图3. 泌尿道CT扫描,显示疑似膀胱侵犯(红色箭头)。
CT:计算机断层扫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