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一名32岁成年男性患者,无合并症,因近10天出现腹痛、恶心和呕吐症状,于院外科门诊就诊。疼痛主要位于右下腹部,起病急骤,逐渐加重,无明显缓解因素。排尿及每次排便后疼痛均不加重。患者发热3天,无畏寒和寒战症状。既往无腹部外伤史、药物滥用史及手术史。
体格检查:患者无发热,血流动力学稳定。体格检查时,患者右下腹压痛、肌紧张。
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白细胞增多(WBC:13.51 109/L),C反应蛋白升高(33 mg/dl)。腹部X光片未发现任何可能被认为是病理性的异常。腹部和盆腔超声检查提示,在回盲部附近,RIF内可见一个直径9.7毫米的盲端、管状、无回声、无蠕动结构。此外,远端回肠附近可见一个26 x 30毫米的囊性病变。初步诊断为阑尾粘液囊肿,并安排患者进行手术治疗。
腹部和盆腔增强CT(CECT)检查证实了超声检查(USG)的结果。超声检查提示,远端回肠可见密度清晰的液体,大小为30 x 25毫米,无炎症或穿孔征象。
患者接受了诊断性腹腔镜检查,发现一个7厘米长的盲肠阑尾,发炎并粘连于腹膜。患者接受了阑尾切除术。进一步检查肠道,在距回盲部约20厘米处发现一个3 x 4厘米的肠系膜囊肿(图1)。
图1. 在距回盲部约20厘米处发现一个3 x 4厘米的肠系膜囊肿。
钳住并切除囊性病变及其邻近的2厘米肠管。实施了双层端端吻合术。切除1 x 1厘米的肠系膜淋巴结并送检组织病理学检查(图2)。随后分层关腹,患者转入术后病房,血流动力学稳定。
图2. 切除1 x 1厘米的肠系膜淋巴结并送检组织病理学检查。
术后第三天,患者开始接受肠内营养,作者顺利让患者出院。标本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阑尾炎伴局部腹膜炎,以及一个重复囊肿,囊肿壁为回肠黏膜,无异位组织。 |